孟养宣慰司
明永乐二年 (1404) 改孟养府置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孟养。辖境东抵伊洛瓦底江,西抵今印缅边界,北抵西藏,南至八莫、杰沙、戛里一线。明末废。
明永乐二年(1404年)以孟养府改置,治今缅甸喀钦邦孟养。正统三年(1438年)废。
明永乐二年 (1404) 改孟养府置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孟养。辖境东抵伊洛瓦底江,西抵今印缅边界,北抵西藏,南至八莫、杰沙、戛里一线。明末废。
明永乐二年(1404年)以孟养府改置,治今缅甸喀钦邦孟养。正统三年(1438年)废。
清康熙十年(1671)置,属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治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三十一年裁。雍正三年(1725)复置。辖境相当今吉林松花江中下游及鸭绿江以北,辽宁省西丰、桓仁等县地。宣统元年(
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三十里。《宋史· 地理志》 晋宁军: 弥川砦 “地名弥勃川,元符二年赐名”。金正大三年 (1226) 升为弥川县。
三国魏明帝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故城内。陆机 《洛阳记》 称: 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观,此其一。
1914年由冀南道改置,属直隶省。治大名县(今河北大名县)。辖境约当今河北太行山以东(涉县、武安、临漳除外),枣强、清河、威县、曲周、广平、大名以西,临城、高邑、赵县、宁晋、冀州、衡水、武邑以南,邯郸
明置,为右江水驿。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0隆安县:那造水驿,“《志》云:旧在府西九十里,后徙于县城西北隅,嘉靖四十五年革”。
在今福建南平市北。《方舆纪要》卷97南平县:“考窠岭在府北。上有十二峰,平地耸起,高十余丈,中有捷路,直走郡城。旧置砦于此,曰鹅鼻头尖砦,为屯兵侯望处。”
即今台湾省台东县东南绿岛。连横《台湾通史·抚垦志》:“又有火烧屿者,横直二十余里,与红头屿并峙,距卑南六十里,居民五百余人。商船避风,间有至者。”因岛上居民每于夜间举火山顶,为出海捕鱼者指示目标,故名
运河名。东汉末由曹操所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建邺都(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为魏公,“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此渠自今河北曲周县南,东南至大名县西北、馆陶县西南注
即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元和志》 卷31德阳县: 鹿头戍 “在县北三十八里”。《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783),“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入成都,西川节度使张延赏
在今云南昆明市。《明 一统志》 卷86云南府: 圆通寺 “在螺山下盘谷间,穷幽极阻”。在云南省昆明市内圆通街圆通山南。唐代南诏时,建补陀罗寺。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祐七年(1320年)扩建,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