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陵镇

安陵镇

①在今河北景县东十七里安陵乡。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五十二里大黄集东南安陵。《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秦相魏冉冢南。冉,秦宣太后弟也,代客卿寿烛为相,封于穰,益封于陶,号曰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世谓之安平陵。”北宋置安陵镇。明洪武元年(1368)曾移曹州治此,寻置安陵镇巡司。清末改为安陵集。民国间名冉堌村。1948年后复名安陵。


(1)古镇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曹州治。(2)今镇名。(1)在河北省吴桥县西北部、南运河西岸。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720。汉安陵县治,附近又有十八陵,故名。西晋东安陵县治,北魏、隋、唐安陵县治。1949年设水波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改安陵镇。产小麦、玉米、棉花。有面粉、砖瓦、预制天花板等厂。京沪铁路、104国道经此。古迹有安陵古城址。(2)在河北省景县东部。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 1820。唐永徽年间此地为安陵县治,故名。宋废入将陵县,城遂废。明置巡检司于此。1953年建乡,1958年并入景州公社。1961年析建安陵公社,1983年复乡,1998年改镇。产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棉花。有砖瓦、木器、橡胶、面粉加工、玛钢件厂及运输队等。有安龙公路。(3)在河南省鄢陵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安陵,人口3万。东汉起为鄢陵县治。1958年置城关公社,1962年改镇,1965年复公社,1983年又改镇,1986年改安陵镇。因古时安、鄢同音,古城(今鄢陵县城北9千米处)在战国时称安陵,故名。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木器、机械、印刷、钢木家具、酿酒、水泥制品等厂。禹郸铁路、311国道、开龚公路经此。古迹有唐庄遗址、三灵俣冢、尸宙碑、乾明寺塔。


猜你喜欢

  • 珠琳镇

    即今江苏金坛市西二十五里朱林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金坛县记: “珠琳镇在城西二十五里。”(1)古镇名。即今江苏省金坛市西朱林镇。(2)今镇名。在云南省广南县西部。面积497.4平方千米。人口6

  • 丰川县

    西魏置,治所在今甘肃礼县境。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甘肃省礼县境。属仇池郡。北周废入仓泉县。

  • 静远县

    辽置,为益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后废。(1)古县名。辽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为益州治。金废。(2)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0年由盐山县(今属河北)析置

  • 周公庙

    ①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北。《清一统志·兖州府》: 周公庙 “在曲阜县东北三里故鲁太庙之墟。宋大中祥符时,追封周公为文宪王,重建新庙。真宗亲为之赞,立石庙中,春秋委官致祭,历代因之。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

  • 汴故宫

    在今河南开封市。《方舆纪要》卷47开封府祥符县:汴故宫“在府城内正北。朱梁始都此,曰建昌宫。石晋改为大宁宫。周显德中,尝修治之。宋营缮益广,谓之大内。正殿曰大庆,其别殿以数十计。又有苑内诸殿,绵延相属

  • 梧桐溪

    在今浙江遂昌县西。《方舆纪要》 卷94遂昌县: 梧桐溪 “在县西二十里曾山下。亦曰梧桐川,流合于双溪”。

  • 元石坡

    即玄石坡。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明金幼孜《北征录》作玄石坡。《方舆纪要》卷45:元石坡“在漠北。永乐十年(当为八年)北征,车驾驻此。旁为立马驿,成祖勒铭处也”。

  • 汾常茶焙

    北宋置,属剑浦县。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元丰九域志》卷9南剑州:剑浦县有汾常茶焙。

  • 四门岩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方舆纪要》卷108广西梧州府怀集县:四门岩在“县西五十里。石山突起数百丈,下有石室,外为四门,岩中奇胜不一。一名花石洞,岩之东为游仙岩,岩之西为冲天、道士诸岩。又西数里曰三潮岩,中

  • 双顶山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乍山乡东双顶山村。《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双顶山在“县西南七里。两峰并峙,屹立平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