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楚县

巴楚县

1913年改巴楚州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即今新疆巴楚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巴尔楚克,“回语,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属喀什地区。面积2.2万平方千米。人口38.8万。辖4镇、8乡和5县办农牧、林场。县人民政府驻巴楚镇。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汉代称尉头,唐设尉头州。《新唐书·地理志》记:“尉头州,城名,‘据史德城’在赤河北岸孤山上”。即今称托库孜萨热依古城(也称唐王城)。清乾隆初期,巴楚始称“玛喇巴什”,1903年定汉语名为巴楚,维吾尔语仍用玛喇巴什。从此两个不同含义的名称沿用至今。清光绪九年(1883年)在此置玛喇巴什直隶厅,改属喀什噶尔道管辖。光绪二十九年直隶厅改设为州,州治迁至巴楚,即今县城。1913年巴楚州改为巴楚县,属喀什噶尔道。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1949年属喀什专区,1955年直属南疆行政公署,1956年复属喀什专区。1970年属喀什地区。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产棉花、小麦、玉米,特产蘑菇、甘草、罗布麻。矿产有铁、铜、钛、铅等。南疆铁路和315国道经此。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女儿港

    又名女儿浦。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三十五里。《寰宇记》卷111德化县:“女儿浦内有女儿庙。”《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女儿港“源出庐山,东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水涨可容百余艘。因大孤在其侧,俗讹孤为姑,故

  • 千斯门

    宋代重庆城门之一,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北靠东。《元史·石抹按只传》:至元十三年(1276),“不老志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即此。

  • 九华台

    在汉魏洛阳故城天渊池中。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载:黄初七年(226),“三月,筑九华台”。《水经·谷水注》曰:“其水东注天渊池。池中有魏文帝九华台,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今造钓台

  • 奉国军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升蔡州防御使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乾宁四年(897) 增领申、和二州。后废。(1)唐方镇名。中和二年(882年)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后废。(2)北宋建

  • 吕梁城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吕梁。《元和志》卷9彭城县:吕梁故城“在县东五十七里。春秋时宋之吕邑,至汉以为吕县。城临泗水,高一百四十尺,周回十七里。此城东二里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上,一在水

  • 拜察山

    又名白岔山。或作奔盏山。蒙古语意为神山。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交界处。为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源地。

  • 北小店镇

    即今山西阳曲县西北北小店。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玉山草堂

    在今江苏昆山市西界溪上。《清一统志·苏州府二》:玉山草堂,“《府志》,元顾仲瑛筑,亦曰玉山佳处。园池亭榭,诗酒觞咏,吴中第一”。

  • 大板昭

    在今四川小金县北两河乡西北大板。《清史稿·常青传》:乾隆三十八年(1773)征金川,“阿桂师进攻勒乌围,常青与富勒浑护饷道, 自明郭宗至大板昭、兵卒巡视,分守小沙坝、沙坝、三松坪诸地”。即此。乾隆四十

  • 住岐镇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北住岐乡。清同治《吉水县志》卷4:住岐市“在县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