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山西壶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2壶关县: 壶水 “在县西北二里。《志》 云,水出壶关山下,流经此,又西经府北,下流入于浊漳。今涸”。②即今云南文山县盘龙河。汉代称壶水。《汉书·地理志》 都梦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威州置,为威楚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楚雄县。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属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北周安圩。八年 (625) 属澄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马平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北周安圩。属柳
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部。明洪武时建净觉寺于此。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区片名。在江苏省南京市区南部,泛指中华路与建康路、升州路的交叉地段。原为中华路的一小段,1933年拓建中华路、建康路时形成十字路口,
即乌雨克灵喀城。今西藏南木林县东乌郁。
亦称巴西寺。清建,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巴西乡南纳日山。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8月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判张国焘分裂中央的罪行,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史称 “巴西会议”。1958年—1961年为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迷郎关 “会川卫城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74会川卫 “泸津关” 条:“《志》 云: 卫南六十里有迷郎关。一名迷水镇。旧有滇池
南宋绍兴九年 (1139) 升茶陵县置,属荆湖南路。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元初废军为县。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升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为军,以知县兼军使,属衡州。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茶陵县、炎陵县地。元
在今湖南华容县南。《梁书·胡僧祐传》:太宝二年(551),僧祐援巴陵,与侯景将任约遇于“南安芊口”,即此。
①东魏武定八年 (549) 改盱眙郡置,治所在下相县 (今江苏宿迁市西南古城)。寻废。②西魏恭帝三年 (556) 改宁巴郡置,为迁州治。治所在石鼓县 (今四川宣汉县西南东林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