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曲逆水

曲逆水

又名濡水。即今河北顺平县南曲逆河。《汉书·地理志》 曲逆县注引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古曰曲逆。”《水经·滱水注》:濡水“出蒲阴县西昌安郭南,其水自源东径其县故城南,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曲逆水也,……又东北径乐城南,又东入博水”。《清一统志·保定府二》:方顺河,“《旧志》:源出伊祁山,俗名祁水。曲折东流径县南,又东至满城县境曰方顺河。土人云:本名曲逆河, 以其名不美,故改曲为方,改逆为顺”。


猜你喜欢

  • 天全州

    清雍正八年(1730)改天全六番招讨司置,属雅州府。治所在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咸丰《天全州志》卷1:天全山“在治北四十里。州因此山名也”。1913年改为天全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天全六番招

  • 同口站

    元置,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襄阳汉江水路:新城、同口。”清名潼口。《清一统志·襄阳府三》:潼口“在襄阳县南五十里。当南北要路。

  • 大关

    ①在今安徽潜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大关在县西四十里,地名笼口。”《清一统志》作“龙口”。②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大关在“城北四十里”。③即分水关。今

  • 登水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为登源河上源。宋淳熙 《新安志》 卷5绩溪县: 登水 “出徣溪山,南流九十里合扬之水,入歙县界,溉田二顷”。《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扬之水” 条下: “登水在县东北八十里,出借

  • 枚洄镇

    在今安徽泾县境。《资治通鉴》: 唐武德七年 (624) 二月,“辅公祏遣兵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婴城自守。安抚使李大亮引兵击公祏,破之。壬子,行军副总管权文诞破辅公祏之党于猷州,拔其枚洄等四镇”。古镇名。

  • 黄河寨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海口。《清一统志·登州府》: 黄河寨 “在黄县东北二十里海口。宋筑寨。明崇祯十年建石城”。

  • 学射山

    一名斛石山、威凤山。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北宋范镇 《仲元龙图兄邀游学射》 诗注: “学射山者,以刘主禅于此学射,故名。” 《资治通鉴》: 唐光启三年 (887),王建攻陈敬瑄,“败汉州刺史张

  • 丰利场

    北宋置,产盐,属利丰监。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旧属如皋县,清时设盐课大使。1945年划归如东县。即今江苏省如东县西北丰利镇。自宋至清皆设盐场,清驻盐课大使于此。

  • 清居郡

    西魏改新兴郡置,属合州。治所在清居县(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南部及武胜县西北地。隋开皇初废。

  • 肃宁县

    ①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且末郡。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地。隋末废。②金改肃宁城置,属河间府。治所即今河北肃宁县。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河间县,后复置,属河间路。明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