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
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五里。明、清时落恐甸长官司治此。
(1)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部。朝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20。1937年建村,命名朝阳。农产小麦、莜麦、玉米、谷子等,畜产牛、马、羊、猪。附近民乐淖盛产鲤、鲫鱼。有酿酒厂。有公路通县城。(2)村名。在云南省红河县中部、落恐尖山东坡。属宝华乡。人口840。因村朝东向阳,故名。哈尼族语名格宗,意为“东面的村子”,1945年以译意更现名。明、清落恐甸长官司治此。产稻、玉米、小麦、棕片等。有公路通县城接红元、红石公路。
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五里。明、清时落恐甸长官司治此。
(1)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中部。朝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20。1937年建村,命名朝阳。农产小麦、莜麦、玉米、谷子等,畜产牛、马、羊、猪。附近民乐淖盛产鲤、鲫鱼。有酿酒厂。有公路通县城。(2)村名。在云南省红河县中部、落恐尖山东坡。属宝华乡。人口840。因村朝东向阳,故名。哈尼族语名格宗,意为“东面的村子”,1945年以译意更现名。明、清落恐甸长官司治此。产稻、玉米、小麦、棕片等。有公路通县城接红元、红石公路。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博果罗得斯科耶。清属三姓副都统。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 “由特林向东南泝流而上,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地方,有古城基周三四里,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地
即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小陇山。汉于此置关。《后汉书·顺帝纪》:永和五年(140),“且冻羌寇武都,烧陇关”。李贤注:“陇山之关也,今名大震关。”在今陕西省陇县西陇山东坡。《后汉书·顺帝纪》:永和
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俗名神山。《元和志》 卷11掖县谓 “掖水出县南三十里寒同山”。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属南龙州。治所在今云南易门县境。贞观十一年 (637) 属钩州。天宝后废。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今云南省易门县境。属姚州。南诏时废。
即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余里。《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集解》引孔安国曰: “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明置,属崖州。在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乐安营”条下:“本朝拨千总驻乐安营,分防乐平营汛。”
北魏建义元年(528)置,为义宁郡治。治所即今山西沁源县。《元和志》卷13:“因沁水为名。”隋开皇十六年(596)为沁州治,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复为沁州治。北宋属威胜军。金初属沁州,元光二年(1223)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二十里。《清一统志·廉州府》: 乾体营 “在合浦县南二十里乾体海口。本朝康熙元年迁界,将珠场八寨改为水师营,设游击镇此。十九年裁,止设千总防守”。
即今甘肃宕昌县北理川河,为岷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60岷州卫: 荔川河在 “卫东南九十里,旧有荔川砦,以此为名”。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二十四里南畅支乡。为通大城县要道。清乾隆 《任邱县志》 卷2: 东议论堡社有南唱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