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来凤县

来凤县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双凤驿)。九年(627)废入富世县。

②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同治《来凤县志》卷5:“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县以翔凤山为名。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1)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四川省富顺县东。属泸州。九年废。(2)今县名。在湖北省西南部,西邻重庆市,东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1320 平方千米。人口30.8万,其中土家族占41%,苗族占16.5%。辖3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翔凤镇。以翔凤山飞来凤凰的传说而得名。清同治《来凤县志》:“翔凤山,县东三里,山形耸拔,如凤舒翼,故名。”宋初为羁縻富州地,后又为柔远州地。宋仁宗时置散毛司。元为散毛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散毛府,属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年)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恩施县;十三年析置来凤县,治今址,属施南府。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79年改置来凤土家族自治县。1983年复为来凤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南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山地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伏流;东部沿河多平坝、盆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玉米、薯类、油菜,并产烟叶、茶叶、花生、生姜、油桐等。为省杉木基地县。矿产有煤、紫砂、陶土、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工业有采煤、农机、卷烟、水泥、化肥和食品等。209国道贯穿全境,酉水河入沅江通航可达洞庭湖。古迹有接龙桥、仙佛寺石窟、舍米湖摆手堂、老司城遗址等。建有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方家集

    即今安徽阜南县西南方集镇。《清一统志·颍州府一》:方家集“在阜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汝河北岸,接河南息县界。县丞驻此”。即今安徽省阜南县西南方集镇。清嘉庆时阜阳县丞驻此。

  • 布雨尔湖

    元代名捕鱼儿海子。即今内蒙古东北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与蒙古国东方省交界之贝尔湖。《清一统志·黑龙江》:布雨尔湖“在呼伦布雨尔西界。旧名捕鱼儿海。喀尔喀河西北流至此汇为大湖。又北流为乌尔繖河”。古湖名

  • 大贤河

    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卷40岚县:大贤河“在县南。《志》云, 源出县南四十里柳峪村,东北流至静乐县之楼烦镇, 入于汾水”。

  • 街口镇

    在今安徽歙县东南,街源河入新安江口,东接浙江淳安县界。宋淳熙 《新安志》 卷3歙县 《镇寨》: “街口镇在南百里。” 明置巡司于此。(1)在安徽省歙县东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1.6万。因地处街源河

  • 九成台

    在今广东韶关市城北城上。《舆地纪胜》卷90韶州:九成台“在州衙。狄咸建。东坡书且铭焉”。《清一统志·韶州府》:九成台“旧名闻韶台,在州治北城上。宋郡守狄咸建。《府志》:宋建中靖国元年,苏轼与苏伯固北归

  • 谷源镇

    明初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5建昌县“芦潭镇”条:“县西七十里,旧有谷源巡司。”古镇名。在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宋置,属建昌县,后废。

  • 苏坑隘

    即今福建永春县西北苏坑乡。《方舆纪要》卷99德化县:“苏坑隘在县东南。”

  • 望诸

    泽薮名,即孟诸。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虞城县西北。春秋属宋。战国属齐。《史记· 乐毅列传》: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索隐》:“望诸,泽名,在齐。盖赵有之,故号焉。” 唐时泽面周五十里。金、

  • 延水关

    ①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黄河渡口。古名永宁关。清雍正《陕西通志》卷16引刘谷《碑记》:“延水关者,古渡口也。东则晋之狐,西则秦之古临,在昔设关更戍,号称隘口。”②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延水

  • 窣勃野

    即悉补野。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旧唐书·吐蕃传》 载吐蕃王室祖先 “遂改姓为窣勃野”。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