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山
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杨保山“在州(今顺州乡西北州城)东北八里。下有池,中多蒲草,凫鹜之薮也”。
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杨保山“在州(今顺州乡西北州城)东北八里。下有池,中多蒲草,凫鹜之薮也”。
唐武德七年 (624) 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十二里洛阴村。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唐武德七年(624年)析阳曲县罗阴城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洛阴。属并州。贞观元年(627年)又降为
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右纳市西北额尔古纳河东岸。
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明史·地理志》 罗城县: “洪武二年十月以罗城乡置,属融州。”
①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三里。《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紫阳山 “在府南三里,高百九十仞。《府志》 云,宋婺源朱松游而乐之,后寓闽中,常以紫阳书堂刻其印章。其子熹,亦以紫阳名其堂,亦不忘也”。南宋淳祐
唐永徽元年 (650)置,属振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东北。《舆地纪胜》 卷127吉阳军引 《元和志》 云: “在落屯洞,因以为名。” 五代南汉时废。古县名。唐永徽元年(650年)置,治今海南省
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渭沱镇。清光绪 《合州志》 卷4: 渭沱 “距城三十里”。在重庆合川市西南部、涪江左岸。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渭沱场,人口 3460。地当江边回水沱湾,上有
东晋康帝司马岳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康帝岳崇平陵 “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滇缅铁路的勘线工作自 1938年冬至1939年春大部完成,最后选择从今云南昆明起,经安宁、禄丰、一平浪、楚雄至祥云后,采用南线经弥渡、云县、孟定,由苏达、滚弄入缅,通至腊戍与缅甸铁路相衔接。1939年
隋大业初以清邑县改名,属武阳郡。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唐武德五年 (622) 为莘州治。贞观六年 (627) 属魏州。宋属大名府。元属东昌路。明属东昌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为水驿,属广州府东莞县。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铁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