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山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板门山 “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卷81沅州“明山” 条下: 板门山 “宋时为向蛮据守处”。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板门山 “对峙如门”。《方舆纪要》 卷81沅州“明山” 条下: 板门山 “宋时为向蛮据守处”。
今河南开封县南。《列子·汤问》 卷5: 北山愚公欲率其家平山以通往来。其妻疑难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注: “魁父,小山也。在陈留界。” 即此。
明置,属义州卫。在今辽宁义县西二十里。明《辽东志》卷3:“大康堡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堡北风口可屯兵,蔡家堡可按伏。”后废。
五代吴越天宝二年(909)置,属苏州。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宋属平江府。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属苏州府。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92年改设吴
①战国赵邑。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合军曲阳”。即此。秦置曲阳县。②战国魏地,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史记·魏世家》:昭王九年(前287),“秦拔我新
北周置,在今青海贵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天宝二年 (743),皇甫惟明 “击吐蕃,行千余里,攻洪济城,破之”。胡三省注引杜佑曰: “廓州达化县有洪济镇,周武帝逐吐谷浑所筑,在县西二百七十里。”北周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芦泉“在东平州东北三十里。元行省尚书严实尝引水构亭为游观之所”。《清一统志·泰安府一》:芦泉山,“《府志》:相传唐尧陵在山之麓,今改祀濮州。左右峰峦拱峙,
①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4蔚州:九宫山“金章宗尝避暑于此,因名。有九宫口,路通易州,置巡司于此”。②即今湖北通山县南八十里,与江西武宁县接界之九宫山。《太平御览》卷48引《武昌记》曰
在今广西隆安县东。《方舆纪要》卷110隆安县:驮甘溪“在县东二里。……皆出武缘县界,流入境分引溉田,下流注于大江”。
1940年10月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阳谷、寿张、东阿三县析置,治张秋(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1947年撤销,并入阳谷、寿张、东阿等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阳谷县东部、寿张县东北部
在今安徽潜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青口驿 “在潜山县东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