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潭镇
亦名株树潭镇。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株潭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珠树潭巡司 “在万载县。明初置铁山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
在江西省万载县西南部、锦江上游。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株潭,人口4010。河边有棵大槠树,笼罩河中深潭,因名槠树潭,谐称今名。1949年设株潭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设镇,1968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镇。是县粮食、油茶重点产区,并产鲜鱼。产烟花鞭炮,还有农机、化工、建材、造纸等厂。为全县最大农贸集市。万上公路经此。
亦名株树潭镇。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株潭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珠树潭巡司 “在万载县。明初置铁山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
在江西省万载县西南部、锦江上游。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株潭,人口4010。河边有棵大槠树,笼罩河中深潭,因名槠树潭,谐称今名。1949年设株潭镇,1958年改公社,1963年复设镇,1968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镇。是县粮食、油茶重点产区,并产鲜鱼。产烟花鞭炮,还有农机、化工、建材、造纸等厂。为全县最大农贸集市。万上公路经此。
①即今福建古田县东北牛头岭。岭上有牛头寺,五代唐天成间(926—930)建。②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牛头岭“在陵水县东北三十里临海。两峰对峙,路径崎岖。明万历四十六年修
在今河北蠡县南。又名唐河。《方舆纪要》卷12蠡县:杨村河,“《志》云:滋河、沙河、唐河之水, 自祁州合流,经博野县而合为三岔口,入县界为杨村河,引而东,初自县东南流入河间府境,其后自兰家圈口北决, 由
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二十里马路镇。民国《岑溪县志》旧分乡地图:西南有马路墟。
①即温水。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水经· 延江水注》: “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 《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②在今甘肃定西县西。《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安定县: 暖水 “在
即大福坪。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大福镇。
在今湖南安化县南白沙溪,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
在今越南中部归仁、芽庄之间,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占不劳山)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门。”
唐代四川盆地通往贵州的道路之一。即自今四川江津市沿綦江河 (古僰溪) 谷南行入贵州,由桐梓至遵义。《元和志》 卷33渝州: “自江津县南循僰溪水路至南州二百三十里。” 张籍 《送蛮客》 诗:“江连恶溪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城内。宋钱易《南部新书》:“荆南旧有五花馆,待宾之上地也。”
元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集宁县 (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及集宁市地。明废。故城遗址尚存。有皇庆元年 (1312) “集宁文宣王庙学碑”。元仁宗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