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桃园镇

桃园镇

北宋置,属宿迁县。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城厢镇。金兴定二年 (1218) 改置桃园县。


(1)古镇名。即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废黄河南岸旧泗阳(城厢)。北宋属宿迁县。(2)今镇名。(1)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北部。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园,人口2710。1956年建柳辛庄乡,1961年改名桃园公社,1984年改乡,2001年改镇。为蔬菜生产基地。有塑料编织、制鞋、纸箱等厂。京广铁路、石正公路经此。古迹有乐垣故城遗址。(2)在河北省晋州市西部。面积76.6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园,人口2340。1953年设乡,1958年撤乡并入东里庄公社。1961年析置桃园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天津鸭梨”。有磨石、造纸、冶炼等厂。晋总公路经此。(3)在江苏省如皋市中部、东司马港畔。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夏家庄,人口1000余。以境内古有桃树林得名。1956年设桃园、徐石二乡。1957年合并置桃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0年与马塘乡合并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草莓等。有化工、服装、缫丝、工艺美术、建材、纺织等厂。海通铁路、204国道、丁石公路经此。(4)在江苏省睢宁县西南部,西与安徽省毗邻。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8.3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园,人口 2200。 清代袁姓迁居此地种植许多桃树,得名桃园。1949年为桃园区,1957年设桃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6年改置镇。2000年朱集乡并入。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棉花并产蚕茧、银耳、蘑菇。有缫丝、丝织、皮鞋、石灰等厂。睢桃、泗八公路经此。古迹有九女墩墓遗址。(5)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部,西与濉溪县接壤。面积64.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桃园,人口2330。因古时方圆数里植桃树得名。1961年成立桃园公社,1984年改乡,1986置镇。主产小麦、大豆、玉米、甘薯、油菜籽。有桃园煤矿及砖瓦、农机修配等厂。合徐高速公路、206国道经此。(6)在山东省肥城市西部。面积98.5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屯头,人口5000。因是市境内肥桃的集中产地而得名。1957—1958年春撤区并乡为屯头乡。1958年成立桃园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桃园区,1985年建桃园镇。康王河、金线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甘薯等。特产肥桃。有农副产品加工、农具修造、建材、磷肥、硫酸钙、印刷、水泥加工等厂。肥东公路经此。肥桃路直达新城。(7)在河南省巩义市东南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核桃园,人口1390。1975年成立核桃园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置镇。2000年改名桃园镇。主产玉米、小麦,特产核桃、柿子、杏、金银花。矿产有铝石、硅石、石灰石、白云石。农民多以开采、加工、运输矿石为主要副业。有机修、耐火材料等厂。巩许公路经此。(8)在广东省从化市中部。面积12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岗圩,人口620。1988年设镇。管辖原温泉镇的桃莲、中田、密石、平岗、龙桥、龙岗、乌土、源湖、宣星、云星、乌石、卫东等村。大部分处流溪河谷地东部,属低山丘陵地区。流溪河纵贯西南。主产稻。水果有荔枝、三华李和柑橙等。有饮料、纺织、农机、藤木加工等厂。105国道经此。(9)在四川省南江县北部。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3000。镇人民政府驻桃园,人口1000。镇以驻地名。1949年为桃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8年桃园、槐树二乡合并建镇。产生漆、核桃、茶叶、猕猴桃等,有天麻、党参、黄柏、杜仲等药材。为川陕边境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南南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上牢水

    即今江西奉新县东北之南河。《陈书·周文育传》:陈初,周文育击欧阳頠等, 屯豫章,“孝顷有舴艋三百艘、百余在上牢, 文育遣军主焦僧度、羊柬潜军袭之,悉取而归”,即此。《方舆纪要》卷84南

  • 铜山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濮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贞观十一年(637)属髳州。天宝后废。②唐调露元年 (679) 于废铜山监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九十里广福镇 (俗名铜山寺)

  • 赤嵌

    ①台湾土著番社名。指今台湾台南市一带。为山胞西拉雅族赤嵌社的译音。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副使曾在此登陆取水。②城名。清顺治十年(1653)荷兰殖民者于今台湾台南市筑普罗文查城,华人

  • 麦冲河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浪司:麦冲河在“司东南十里。岸有古寨。下流入于都匀河。(明)正德三年,都匀、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官军讨平之。一由杨安、答干、麦冲进,一由清平、索驴

  • 都含海口营

    在今广东高明市 (高明镇) 附近。《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 都含海口营 “在县 (治今明城镇) 东四十里,近大江,嘉靖二十三年置”。

  • 九州戎

    在今豫西、渭南群山中。《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王于王城”。

  • 赵川县

    1947年10月当地解放后由商南县析置,治赵川镇 (今陕西商南县西南赵川镇)。1948年5月废。旧县名。川陕解放区设。1947年由陕西省商南县析置,治赵川镇。县以镇名。1948年撤销,仍并入商南县。

  • 泠水

    ①今安徽长江南岸支流青弋江。东汉许慎《说文》: 泠水 “出丹阳宛陵,西北入江”。段玉裁注:“《前志》 宛陵下曰: 清水西北至芜湖入江。按许之泠水,即班之清水。应劭零陵泠道下注引 《说文》 此条,则应氏

  • 中邑侯国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高后封吕相朱进为中邑侯。东汉废。

  • 泰戏山

    又名武夫山、平山、戍夫山、派山。在今山西繁峙县东恒山山脉东段。《山海经·北次三经》:“泰戏之山,……虖沱之水出焉。” 即此。古山名。又称武夫山、戍夫山、泒阜山。约指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恒山山脉东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