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渡
即今安徽舒城县东北三十里桃溪镇。清光绪 《舒城县志》 卷5: 桃溪渡在 “县北三十里,当官道。康熙中,邑人孔、盛二氏捐设义渡,架浮桥其上”。
即今安徽舒城县东北三十里桃溪镇。清光绪 《舒城县志》 卷5: 桃溪渡在 “县北三十里,当官道。康熙中,邑人孔、盛二氏捐设义渡,架浮桥其上”。
即内蒙古乌拉特后旗。
朸或作扐县。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商河县东北四十里。文帝封文悼王子刘辟光为朸侯;武帝时又封城阳顷王子刘让为朸侯。后改为县。东汉省。古县名。“朸”又作“扐”。西汉文帝封齐悼惠王子刘辟光、武帝封城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偃虬堤”条下:“又李公堤,在府城东北, 直接城陵矶, 长十五里。旧本湖地,水涨病涉。弘治中,郡守李镜筑堤建桥,人以为便。”
即留舒。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水经·济水注》: “马颊水又东北流径鱼山南,山即吾山也。汉武帝 《瓠子歌》 所谓吾山平者也。山上有柳舒城。”
在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尔邦乡。《清史稿·明亮传》:乾隆四十年(1775)征金川,“阿桂军临噶拉依,明亮取独松趋正地,降马尔邦”。即此。四十五年(1780)于此设马尔邦汛。有把总驻守。
即古邛崃山。今四川荥经县西南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大关山在“县西八十里,山极险隘,当西南彝要路。或曰山即邛崃之西麓,邛
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马祖岩“在安仁县(治今锦江镇)南六十里。四面壁立, 仰观有隙如线。上有瀑泉飞下十余丈,岩间禅舍极幽邃。相传马祖道一于此卓锡”。
即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水经·渭水注》:“渭水又与扞水合,水出周道谷,北径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方舆纪要》卷55宝鸡县:大散关“在县西南大散岭上。自古南北之险要也
东汉灵帝时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西南。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昌州。八年省入建昌县。1914年改建昌县复置,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在今永修县西北艾城。192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东十二里旧城乡。东汉废。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复置,为南巨鹿郡治,后改为南赵郡治。隋仁寿元年(601)改名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