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沱水

沱水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汶江 “江沱在西南,东入江”。前者在今四川郫县西南,为古郫江之前身,为检江 (流江即岷江正流) 之别流,东出至成都还入流江。另说上游即今柏条河、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今自金堂以下之沱江,至泸州市注入长江。后者在今四川汶川县西,相当今杂谷脑河。荆州沱水,《汉书·地理志》南郡枝江县: “江沱出西,东入江。” 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古江水至此分为南北二派,南为大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南流日微,沱水转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此外,历代学者关于《禹贡》 的沱水还有多种解释。

②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道县境,北与潇水合。为古营水上游故道。《清史稿·地理志》 永州府江华县: “沱水在东,上源曰中河,自蓝山入,南屈而东,前河、后河皆流合焉,又西南径锦田所城 (今码市镇)。……又西北合冯水,今谓之练江水也,至县城东曰东河。西河曰萌渚水,自西南来会,又西北入道州 (今道县)。” 又,道县下载: “潇水在东,即古营水,又曰泥江,自宁远县入,西北至青口,与南源沱水合。”


古水名。《禹贡》荆、梁两州皆有“沱”。《汉书·地理志》作“江沱”,《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作“沱水”。据《汉志》、《水经》梁州沱水有二:一在今四川省茂县西南,一在今郫县西南。前者无考,后者或说即今郫江前身。古时此水自县西别清水河(古人以此为长江正流,称为流江),东出至成都入锦江。一说上游即今毗河,自都江堰市别岷江东出,下游即自今金堂县以下的沱江,至泸州注长江。荆州沱水在今湖北省枝江市东,古长江在此分为南北两派,南为长江正流,北为沱水,后世江道变迁,沱水成为正流,即今江口镇附近一段长江,或说“沱”即长江决出的江流。此外历代学者对《禹贡》“沱”还有不少解释。


猜你喜欢

  • 仰天湖

    在今湖南宜章县北十里黄岑山东。《方舆纪要》卷82宜章县:仰天湖“平旷无山阜,涌泉蓄水,周回三十里”。

  • 花溪

    即今四川洪雅县西南之花溪河,为青衣江支流。《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花溪“在洪雅县西南,出芦山郡界。《旧经》云:葛洪尝隐此溪,南有岩洞,即丹灶之所,有仙人像”。《方舆纪要》卷72洪雅县:花溪在“县西

  • 杨马河场

    俗呼养马河。即今四川简阳市北养马镇。民国《简阳县志》卷2:杨马河“一作养马河。采访册按,《乾隆志》作杨马河场”。

  • 南川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南州置,治所在南川县 (今四川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县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州置。治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乾

  • 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

    亦作九姓党蛮夷长官司。元至元中改夷民罗氏党九人把总置,属永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九姓长官司。

  • 万安桥

    即洛阳桥。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洛阳桥。即“洛阳桥”。

  • 李润堡

    一作李润镇。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北。十六国后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华州治此。又作李润镇。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十六国姚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为华山郡治所。

  • 县河

    ①即今安徽含山县南得胜河。源出含山县西北丘陵地带,东流经和县金河口入长江。《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县河在“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

  • 㴩湖

    在今湖南岳阳市南。 《水经注》 谓之翁湖。《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㴩湖, 一名翁湖,在县南一十里。《尔雅》 云: ‘河水决出还复入者为㴩。’ 《左传》: 定公四年

  • 太仆右旗

    1936年由太仆寺右翼牧厂改置,旗驻地在上都河(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