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错水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九年 (645),亲征高丽,“上至蒲沟驻焉,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胡三省注: “蒲沟、渤错水皆在辽泽中。”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资治通鉴》: 唐贞观十九年 (645),亲征高丽,“上至蒲沟驻焉,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暴风雪,士卒沾湿多死者,敕然火于道以待之”。胡三省注: “蒲沟、渤错水皆在辽泽中。”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三十里二将川。北宋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与韩琦戍边抗御西夏时筑。今存古城遗址。
一名韩村镇。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北二十里凤山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高淳县: “韩镇在治北二十里。”
又作大防岭。即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八月,晋李存审等率兵“自易州北行,庚子,逾大房岭”,即此。即“大房山”。
①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 锦屏山 “红崖绿树,灿若锦屏”。故名。②在今山西怀仁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21大同府: 锦屏山 “在怀仁县西南二十五里。山旧有瓷窑及铁治”。③古
即今福建德化县南汀溪。源出县西南芹山,东北流,在县南汇入浐溪。《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丁溪“在县南。……相传溪本南流,不与浐会。宋元符中,大雷雨,水流回转,纵横若丁字,因名”。
即今甘肃环县西南七十里合道乡。《资治通鉴》:唐贞元十三年(797),“上以方渠、合道、木波皆吐蕃要路,欲城之。……二月,(杨)朝晟分军为三,各筑一城”。即此。宋置合道镇。
①北周武成元年(559)改苌平县置,为王屋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寰宇记》卷5王屋县:“《古今地名》云,王屋山状如垣形,故以名县。”隋属河内郡。唐武德初改为邵伯县。显庆二年(657
金置,属洺州。即今河北永年县治临洺关。
明置,属宁夏右屯卫。即今宁夏平罗县西南姚伏镇高荣村。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南之登步岛。宋《乾道四明图经》 卷7昌国县: 登部山 “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