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犍为郡

犍为郡

①又作楗为郡。西汉建元六年 (前135)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属益州。治所在鄨县(今贵州遵义市西)。元光五年 (前130) 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 (前86) 移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东汉永初元年 (107) 又移治武阳县 (今四川彭山县东)。辖境初时较大,有今四川简阳、彭山等县以南、广西北部及贵州大部。元鼎六年 (前111) 平且兰后,辖境缩小,以今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初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南齐复治僰道县。南朝梁废。

②西魏于汉江原县地置,属益州。治所在僰道县(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场东)。北周时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

③大业初改戎州置,治所在僰道县 (今四川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南溪、宜宾、犍为以南及大凉山、金沙江以东的云南东北角地区。唐初复为戎州。

④唐天宝元年 (742) 改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今四川乐山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乐山、峨眉山、夹江、峨边、犍为、沐川、马边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嘉州。


犍,又作楗。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通夜郎后分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地置。治鄨县(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元光五年(前130年)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前86年)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隋移今市)。辖境为今四川省简阳、彭山等县以南,云南省东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及贵州省大部。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兰,析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南省东部部分地区和贵州地区置牂柯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又分西南境置犍为属国,并移治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东)。南朝齐复治僰道。汉至南朝齐属益州。梁废。隋大业时又曾改戎州为犍为郡。


猜你喜欢

  • 玄菟郡

    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沃沮县(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始元五年(前82)移治高句骊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附近)。辖境相当今朝鲜狼林山、清川江以西,辽宁宽甸、清原二满族自治县以东,北

  • 凤凰寨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凤凰村。《明史·广西土司传》:弘治中,韦银豹“尝挟其五子据凤皇、连水二寨”。即此。

  • 八面山

    ①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接桂东县界。《方舆纪要》卷82兴宁县:八面山“峭险壁立,延袤二百余里,登之可见郴、衡、吉、赣诸郡。又山中有上洞、中洞及雷家洞, 皆深险,素为贼窟。嘉靖末,‘瑶贼’黄积珠等据险肆掠

  • 温州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瑞安府置,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瑞安二市及永嘉、乐清、平阳、泰顺、文成、苍南、玉环、洞头八县地。明洪武

  • 大盈驿

    即今福建南安县南大盈。南宋嘉定中改名康店驿。

  • 东亭水

    即今甘肃清水县牛头河,西南流至天水市境入渭水。《水经·渭水注》:东亭水“亦谓之为桥水也,清水又或为通称矣。水源东发小陇山,众川泻注,统成一水,西入东亭川为东亭水,……又西得清水口,……自下亦通谓之清水

  • 惠家庄

    即今山西交城县西北惠家庄乡。清光绪《交城县志》 图: 县西北有惠家庄。

  • 莘城

    即有莘氏故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周武王母太姒为莘国女。《诗经·大雅·大明》: “缵女惟莘。” 即此。区片名。在山东省莘县北部偏东、徒骇河左岸。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8.8万。县人民政府驻地。西汉置阳

  • 和平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南部、桑江支流和平河东岸。和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70。原称官衙街,后改今名。产稻、玉米、木材、油茶、油桐、棕皮等。特产“龙脊茶”。有农机、木材加工、酿酒、竹

  • 青塞特奇勒图盟

    又称青色哲勒图盟。清代蒙古诸盟之一。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舍棱因清军平定准噶尔,逃至伏尔加河投土尔扈特部渥巴锡。乾隆三十六年 (1771) 返回伊犁内附,安置在科布多,编为左右两旗,附新和硕特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