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石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海中大铲礁。《寰宇记》 卷169儋州: 狮子石 “在义伦县西八十里。石在海中,形如狮子”。明正德 《琼台志》 卷6: 狮子石 “在州 (治今中和镇) 西五十里高麻都海中。一石峰状类狮,舟过多祈之。州人祷旱辄应”。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海中大铲礁。《寰宇记》 卷169儋州: 狮子石 “在义伦县西八十里。石在海中,形如狮子”。明正德 《琼台志》 卷6: 狮子石 “在州 (治今中和镇) 西五十里高麻都海中。一石峰状类狮,舟过多祈之。州人祷旱辄应”。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大宾县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 卷38浔州: “取北浔江为名。” 寻废。贞观七年 (633) 复置,治所在桂平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十三年 (6
亦作鄂勒著衣图博木。又名三台。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赛里木湖东岸。《清一统志·伊犁》: 鄂尔追图博木台在 “博尔齐台东北八十里”。
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 改雷波卫置,属叙州府。治所即今四川雷波县。1914年改为雷波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裁雷波卫置,治今四川省雷波县。属叙州府。1914年改县。
北宋熙宁二年 (1069) 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四年 (1071) 废入九陇县。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置,属固陵郡。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苎溪河东岸)。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建安二十一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六县为固陵郡。”三国蜀汉建兴八年(230)
亦作黎轩、犁靬,又名大秦。即罗马帝国。都城在罗马 (今意大利罗马市)。《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国 “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北宋置,属厌次县。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惠民县西南淄角镇。金时属厌次县。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庆远府》: 蒙山堡 “在思恩县南五十里。相近又有下利堡,系河池、宜山二州县大路,为县南要冲”。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清康熙二年(166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四面险绝,沟堑纵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回民据此起义。《清一统志·巩昌府二》:石峰堡“今设守备驻此”。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回
元天历二年 (1329) 改建康路置,属江浙行省。治所在上元、江宁县 (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至正十六年 (1356) 朱元璋改为应天府。元天历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