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王江泾镇

王江泾镇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二十六里王江泾镇。《方舆纪要》卷91嘉兴县:“相传以王、江二姓居此而名,今为运河所经,曰王江泾市。”以傍运河,为往来冲要之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胡宗宪大破倭寇于此。清嘉兴府同知驻此。


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北部。面积74.3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江泾,人口3000。京杭运河东岸。《读史方舆纪要》:“在(嘉兴)府北三十里,相传以王江二姓居此而名。”春秋时吴筑射襄城于此,为吴御越之所。“宋始有闻川市,元称王江泾(市),皆以姓氏得名”(《闻川志稿自序》)。明初商业兴盛,居民骤增,升为镇。万历年间已成为丝绸业大镇。属秀水县,设巡检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设嘉兴府同知,乾隆七年(1742年)改通判移驻。乾隆、嘉庆年间已成巨镇。民多织缯为业,“日出万绸”(《闻川志稿》),“衣被数州郡”(《闻川缀旧诗》)。咸丰年间,因太平军之役,闾里全毁,从此衰落。1956年合双桥、双阳乡置王江泾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复置镇。1997年荷花、虹阳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蚕茧、淡水鱼、生猪等。有丝绸、服装等厂。明以来素以丝绸业著称。为省内著名丝绸贸易集镇,有南方丝绸市场。为乍王公路终点,京杭运河经此。古迹有明建长虹桥。


猜你喜欢

  • 芙蓉岭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舆地纪胜》卷20徽州:芙蓉岭“在婺源东七十五里。《高斋诗话》云,婺源五岭高峻,其一曰芙蓉,尤为峻峙。吴黯每行县辄苦之,迫替作诗云,每度芙蓉岭,愁眉惨不开;有命终须过,无灾不再来”。

  • 矣落河

    即今云南石屏县西河底河。《清一统志·临安府》:矣落河“在石屏州西八十里。自元江州流入境,又东入亏容甸司界。即元江下流也。一作落矣江”。

  • 南苞中县

    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侨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废。

  • 界湖集

    即今山东沂南县治界湖镇。清道光 《沂水县志》 卷2: 界湖集 “距 (沂水县) 城七十里”。1940年后为沂南县治。

  • 三台湖

    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五龙港”条下:“县西南五十里之三台湖,湖中有三土台,故名。”

  • 务涂谷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泉子街一带。本西域东师后王国都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南。本西域车师后国所都。

  • 蜀河镇

    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为淯阳郡治。北周后历为长冈郡、黄土县、淯阳县治。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偏北。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3440。镇人民政府驻火神庙,人口3530(其中回

  • 水潮

    即今福建南靖县西北水潮。清有千总驻此。

  • 界石镇

    即四川今重庆市巴南区东界石镇。清乾隆《巴县志》 卷2: 界石场 “离城六十里”。为南通綦江县孔道。(1)在山东省文登市西部。面积188.5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界石,人口6820。明代

  • 泃河

    俗名错河。源于今河北兴隆县南之北三岔口,南流折而向西,经北京市平谷、河北省三河市,至天津市宝坻县入蓟运河。《水经·鲍丘水注》 引《竹书纪年》 曰: “梁惠成王十六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