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疏 (疎) 勒国

疏 (疎) 勒国

又作竭叉、沙勒、佉沙、室利讫、粟多底、可失哈里、哈失哈等。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疏勒城 (今新疆喀什市)。《三国志· 乌丸鲜卑东夷传》: “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 其大国龟兹、 于窴、 康居、 乌孙、 疎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东汉延光二年 (123) 以后属西域长史。唐贞观初建疏勒镇,与龟兹、于阗、碎叶号称安西四镇。高宗上元中以其地置疏勒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岑仲勉 《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 认为,疏勒由 “粟特” 一词转变而来。黄振华 《粟特文》 (载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一书) 认为,“粟特” 是古代伊朗语,意为“圣地”。


猜你喜欢

  • 五牧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牧村。《宋史·文天祥传》:南宋末,元兵进攻常州,“天祥遣其将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常,至虞桥,士龙战死,朱华以广军战五牧,败绩”。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北运河北岸。《宋史·瀛国公纪

  • 亦资孔驿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南八十里红果镇。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2),水西安邦彦反,西出侵掠,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收复此驿。民国时置县佐于此。在今贵州省盘县西南。地当黔滇孔道。明天启二年(162

  • 淀流河集

    亦名汀流河镇。即今河北乐亭县西北二十五里汀流河镇。《清一统志·永平府二》: 淀流河集 “即古新安镇”。

  • 桃乡侯国

    西汉鸿嘉二年 (前19) 封东平思王子宣为桃乡侯国于此,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四十里南陶。东汉废。西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封东平思王子宣为桃乡顷侯,以故桃邑置桃乡侯国,治今山东省汶上县东

  • 北路中右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 李公堤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偃虬堤”条下:“又李公堤,在府城东北, 直接城陵矶, 长十五里。旧本湖地,水涨病涉。弘治中,郡守李镜筑堤建桥,人以为便。”

  • 马槽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金牛山”条下:“县西五十里又有马槽山,上有寨垒,相传曹魏所筑。”

  • 百家岩

    即天门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元和志》卷16修武县:“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在县西北三十七里。以岩下可容百家,因名。”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云台山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

  • 都峤山

    在今广西容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 都峤山,“ 《寰宇记》 云: 在普宁县。山上有八峰,曰: 兜子、马鞍、八叠、云盖、香炉、仙人、中峰、丹灶,而八叠奇秀,视诸峰最高,亦号萧韶山。有南北两

  • 两母桥

    在今四川南溪县北。清嘉庆《南溪县志》卷2:两母桥“在县北十五里。亦名两木桥。为北达富顺孔道。自昔山径崎岖,每夏涨水,人皆病涉。相传有姑媳皆孀者,捐家资建此桥,因名。后人叠次增修,行人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