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
即义慈惠石柱。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寰宇记》卷67易县:石柱“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易州石柱,后魏末,杜(洛周)、葛(荣)乱杀人,骸骨狼藉如乱麻。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拾遗骸骨葬于此,立石柱以志之”。
集镇名。在浙江省嵊泗县城南、泗礁山(岛)南部。属马关镇。人口 1480。清康熙年间,江浙两省在嵊泗划分洋讯,在村北山麓立石柱为界,村以此得名。以渔业为主。西有码头,海运便利。东有南长涂沙滩、穿鼻洞山嘴等名胜。
即义慈惠石柱。在今河北定兴县西北北易水之滨石柱村。《寰宇记》卷67易县:石柱“在县东南三十里,临易水。《州郡志》:易州石柱,后魏末,杜(洛周)、葛(荣)乱杀人,骸骨狼藉如乱麻。至齐神武起兵扫除凶丑,拾遗骸骨葬于此,立石柱以志之”。
集镇名。在浙江省嵊泗县城南、泗礁山(岛)南部。属马关镇。人口 1480。清康熙年间,江浙两省在嵊泗划分洋讯,在村北山麓立石柱为界,村以此得名。以渔业为主。西有码头,海运便利。东有南长涂沙滩、穿鼻洞山嘴等名胜。
东阳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源出大盘山南麓, 南入东阳江。清康熙《金华府志》卷3:赤松溪“发源盘泉山顶东玉壶,南流至卧羊山,又有赤松涧至此合, 东流十余里,入东港”。
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元和志》 卷34归善县: 寅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多出茯苓”。《寰宇记》 卷 160归善县: 寅山,“ 《南越志》 云: 欣乐县北有寅山,青松紫干,四衢皆竦,其下多茯苓焉”。
即今江西信丰县东南安西镇。《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安息墟“在信丰县东南六十里,安息水所经”。在今江西省信丰县东南。清属信丰县。
即浦口市。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
即今安徽阜阳市东三十五里插花镇。清置铺。
即今新疆阿克苏市南浑巴什乡。《清一统志·阿克苏》: 浑巴什 “在阿克苏城东南九十里”。清于此置军台及驿。
①原属山东垦利县。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附近盛产石油。1982年设东营市。②在今广东新兴县东。《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东营在“县东三里。又县西二里有西营,俱嘉靖二十五年置”。集镇名。(1)在山
即今汉水。《尚书·禹贡》 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据《水经注》:北源出自今陕西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者为沔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者为汉水。两水合流后通称沔水或汉水。《汉书·地理志》 武都郡武都县:“东汉
辽置,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为使臣宿息之所。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路振使辽,经孙侯馆。即此。后改名望京馆。辽置,即今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为使臣宿息之所。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路振使辽,经孙
明初置,在今陕西定边县东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永济堡“在新安边营东四十里。成化中移置迤南上洪寺,属西路参将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