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卢山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水经·汶水注》: “汶出牟县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山形险隘”。《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葫芦山,“ 《府志》: 形如葫芦,其势险隘。旧名葫芦关”。
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南五十里。《水经·汶水注》: “汶出牟县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 《方舆纪要》 卷31称为葫芦关山,“山形险隘”。《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葫芦山,“ 《府志》: 形如葫芦,其势险隘。旧名葫芦关”。
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百益乡。《清一统志·鄜州》:百益堡“在洛川县东南一百里”。
清宣统二年(1910)置,属吉林府。治所在苏斡延(今吉林双阳县)。民国郭熙楞《吉林汇征》:双阳县“地名苏斡延, 因境内有双阳河,故名”。1913年改属吉林省吉长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古旧县名。清宣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析塔子沟厅东部地置,属直隶省承德府。治所在三座塔(今辽宁朝阳市)。四十三年(1778)改为朝阳县。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直属直隶省。四十三年降为朝
北魏置,属蒙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境。北齐废。古县名。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境。北齐废。
西魏置,属邛州。治所在依政县 (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牟礼镇永丰)。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市东南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大理府浪穹县: 普陀峒在 “县 (今洱源县) 东南十五里,为往来要隘之地,有巡司戍守”。清仍设巡司。《清一统志·大理府》 作蒲陀崆。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德胜河。《明史·地理志》武进县:“西有孟渎,又有得胜新河,俱北入江。”
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67资阳县 “资山” 条内: 威峰山“高出云表,为一方之镇”。
又作深坑。在今四川剑阁县北。《资治通鉴》: 南朝梁天监四年 (505),“将军孔陵等将兵二万戍深杭,…… (魏) 邢峦遣统军王足将兵击之,所至皆捷,遂入剑阁”。
又名博罗充克克河。即今青海湟水西源。《清一统志·西宁府一》:湟水,“《旧志》:西川水源出西塞外,东流由石峡入境,至卫西北,受北川水,又东合南川水而径城北,名西宁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