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山
在今四川安县东。《寰宇记》卷83西昌县:西昌山“在县北,特起。旧名马鞍,天宝六年敕为西昌山”。《清一统志·绵州》:西昌山“在安县东三十里”。
在今四川安县东。《寰宇记》卷83西昌县:西昌山“在县北,特起。旧名马鞍,天宝六年敕为西昌山”。《清一统志·绵州》:西昌山“在安县东三十里”。
金兴定三年 (1219) 置,属林州。治所在水冶村 (今河南安阳县西四十里水冶镇)。蒙古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林县。四年 (1267) 复置。六年(1269) 废入安阳县。古县名。金兴定三年(1
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新郑市。西汉属河南郡。《方舆纪要》 卷47新郑县: “春秋时为郑武公之国,曰新郑,以别于京兆之郑也。”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管州,移治今新郑市南双洎河
①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因位于神策门东南、紫金山下,皇宫正北,故明代以此门为南京的正北门。该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②宋代重庆城门之一,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东南。南宋末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
一名仓垣亭。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水经·汳水注》:“汳水东径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又,《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封丘县南,又东径大梁城北,又东径仓垣亭。”《晋书·石勒载记》:晋永嘉三年(309)
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上园镇。民国 《东北年鉴》 北宁路线路图: 锦朝支线有朝阳寺站。
今安徽黄山山脉的古名。西起祁门、黟县,以黄山市区为中心,东连歙县、绩溪等地,横亘在皖南山地的中枢,是长江下游与钱塘江的分水岭。《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山名三天子之都。”又《海内东经》:“浙江
唐万岁通天元年 (696) 置,属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七十里。后陷于吐蕃。古县名。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属凉州。后废。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武安县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东南。南朝宋属桂林郡。南齐为桂林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武安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即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参店。明弘治 《偃师县志》 卷1: 参驾店 “在县东南五十里。故老云: 宋太宗避暑于嵩山之上,耆老朝参于此,后以为店,因名”。
一作夏店。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南四十四里夏店镇。旧属黄陂县。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黄陂县北有下店。1933年划归礼山县。1952年划归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