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资中县

资中县

①西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即今四川资阳市。《三国志·蜀书·李严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即此。南朝梁废。

②1913年废资州置,属四川永宁道。治所即今四川资中县。《元和志》 卷31资州: “取资水为名。”资中亦以资水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中部偏东南。属内江市。面积 1733.7 平方千米。人口131.7万。辖25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重龙镇。因地处古资江(今沱江)中段,故名。西汉置,治今资阳市。南朝梁废。北周保定五年(565年)置盘石县,并移资中郡来治。隋开皇初废资中郡,大业初置资阳郡,盘石县为郡治。唐为资州治。元省资州和盘石县入简州。元末,明玉珍大夏政权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州为资县,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县为资州直隶州。1913年废州为资中县。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内江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1968年属内江地区,1985年属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盆中丘陵,荣威穹窿低山东北翼,西南高东北低。沱江自北入境,右纳球溪、麻柳等河,左有濛溪河注入,东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甘蔗,花生产量居省前列。红橘、辣椒著名。有石灰石、盐卤及煤矿。有机械、化工、制糖、酿造等工业。白砂糖、草席、氟硅酸钠驰名。成渝铁路、成渝公路经此。沱江、球溪河通航运。纪念地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罗泉井会址,名胜古迹有文庙、武庙、重龙山、罗汉洞等。


猜你喜欢

  • 采石津

    亦名南州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梁书·侯景传》: 太清二年 (548) 侯景反,“乃自采石济,马数百匹,兵千人,京师不之觉”。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1161),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军于此渡

  • 渭川道

    1913年由陇南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天水县 (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约当今甘肃武山、礼县、宕昌、舟曲、文县以东,通渭、秦安、清水以南地区。1927年废。1914年6月由陇南道改名,治天水县(今甘肃天水市

  • 密占窝集

    亦名玛展窝集。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海兰河 “有玛展河自西北来注之。即密占河也,出密占窝集,东南流数十里入海兰河”。民国 《宁安县志》 卷 1:“玛展 (亦作密占,长

  • 二襄

    南北朝时北魏所置襄州(治所在赭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和南襄州(治所在湖阳县,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湖阳镇)的合称。 《北齐书·王则传》:东魏天平初,“行荆州事,都督三荆、二襄、南雍六州军事,荆州刺史”。西魏

  • 汾河

    源出今河南商水县西,东南流经项城县南,至沈丘县南入濄河(今泉河)。《清史稿·地理志》陈州府淮宁县:“汾河自商水流入县西南,又东入项城。”汾河为今泉河上源之一。古称汾水。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

  • 马仁陂

    在今河南泌阳县北七十里。《水经·比水注》:马仁陂水“出��阴北山,泉流兢湊,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公私引裂,水流遂断,故渎尚存”。

  • 右翼后末旗

    又称西路右翼后末旗。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西南。

  • 新明县

    ①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四川岳池县东南七十里。《寰宇记》 卷138新明县: “以新被明化为邑之称。” 圣历三年 (700),因水害移治渠江西岸。北宋开宝二年 (969) 属广安军

  • 东路右翼后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后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额热格策金呼都格井一带。

  • 广兴郡

    南朝宋泰豫元年(472)改始兴郡置,属湘州。治所在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辖境相当今广东清远、佛冈、翁源等市县以北地区。南齐复为始兴郡。南朝宋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置,治曲江县(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