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道县

道县

1913年改道州置,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今湖南道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


在湖南省南部、南岭北侧、湘江支流潇水流域,西毗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永州市。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6.6 万。辖9镇、10乡、4瑶族乡、2林场。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清道光《永州府志》:道州“以营道山得名”。西汉置营浦县,属零陵郡,治所在今县城东郊东门乡。三国吴孙皓时属营阳郡。西晋初复属零陵郡。东晋属营阳郡。南朝梁属永阳郡,并为郡治。隋改永阳郡为永阳县;省营浦县入永阳县,治今县西,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营道县,并为营州治;五年为南营州治。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天宝初改营道县为宏道县,迁治今县城并为江华郡治。乾元初为道州治。宋复名营道县。元为道州路治。明洪武初为道州府治;洪武九年(1376年)省营道县入道州,属永州府。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1914年属衡阳道,1922年直属省。1949年属永州专区,1950年属零陵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衡阳专区,1962年仍属零陵专区,1968年属零陵地区,1995年属永州市。地处南岭山地。中部多丘陵、山间盆地、河谷平原。潇水及其支流宁远河(泠江)、泡水、永明河、濂溪河、洑水(宜水)流经全境,构成水网。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大豆、甘蔗、甘薯、花生、烤烟为主。特产红瓜子。林产多松、杉、南竹、油茶、柑橘,是全国柑橘生产基地县之一。矿产有铁、锡、锰、铅、锌、钨、煤、石膏等。工业有化肥、制糖、机械、陶瓷、酿酒、建材、水泥、皮革等。麒麟牌藤椅、玉兔牌女式皮鞋、氯酸钾畅销省内外。澧江公路纵贯南北,郴道、道全、道恭公路横贯东西。县城至双牌县江村,潇水终年通航。名胜古迹有月岩、寇公楼、濂溪故里等。


猜你喜欢

  • 琵琶沟

    在今河南开封市南。《新唐书·李光颜传》: “李㝏乱汴州, 诏总军出讨, 朝受命, 暮即戎。翌曰,拔尉氏,与汴人战琵琶沟。” 《寰宇记》 卷1开封县: “琵琶沟在县南 一十里。西从中牟县界

  • 花姑山

    即麻姑山。在今安徽宣州市东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麻姑山“在宣城县(东)三十五里。高袤与敬亭山等,麻姑修道于此飙举,有仙坛、丹灶存焉。《九域志》云,亦名花姑山”。

  • 川港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南三十八里川港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川港镇在城(今南通市)东南四十五里。”在江苏省通州市南部,新江海河、通吕运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8万。清末为江边滩地

  • 古阳县

    唐置,属羁縻琳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怀远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废。唐羁縻县。天宝以前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羁縻琳州。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为怀远寨。

  • 扁都口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扁都沟,为由青入甘主要道口之一。民国 《大通县志》 第一部: 扁都口“去县城西北三百九十里。群峰若帐,一口如瓶,为北出甘州之要道”。

  • 五鹿

    ①即五鹿墟,又名沙鹿。在今河北大名县东。《穆天子传》卷6:“天子东征, 舍于五鹿。”即此。春秋时属卫,后属晋。《左传》:哀公元年(前494),“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亦即此。②春秋卫地。在今河南

  • 富家坳

    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九支镇,对岸为贵州赤水县。民国 《合江县志》 卷1: 富家坳场 “距城九十里。在赤水县对岸,仅隔赤水河。居民六十余家”。

  • 壶井江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壶井山下,亦曰壶井澳。《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 《旧志》 曰: “山突江中,居人渐绕成市。又东北曰磁澳江,中有孤山峙海中,分东、西、南、北四澳,可以避风,海舟常泊于此。按壶井亦即闽江

  • 作坊镇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北二十里作坊。清《乾隆内府舆图》:福清东北有作坊。

  • 即召。西周初召公奭封国,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后迁今河南偃师县。《战国策·楚策》:“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周室东迁后,改封于今河南济源市西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