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山镇
金置,属邯郸县。在今河北邯郸县境。
金置,属邯郸县。在今河北邯郸县境。
在今甘肃靖远县南。《明一统志》卷37靖虏卫:乌兰山“在卫城南一百二十里。唐有乌兰县以此山名”。又称城南山。在甘肃省靖远县城南。树木苍郁,绿云拥黛,昔为“靖远八景”之一,名曰“乌兰耸翠”。山上古建筑鳞次
即今浙江临海市西永安溪南张家渡镇。清康熙《临海县志》卷2:张家渡“在县西三十里”。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集。西汉改为鄄城县。东汉亦作甄城县。《后汉书·荀或传》: 兴平元年 (194),“曹操东击陶谦,使或守甄城,任以留事”。唐李贤注: “县名,属济阴郡,今濮州县也。
东魏天平中置,属显州。治所在东多城(今山西孝义市北)。后废。北魏置,治东多城(今山西孝义市北)。辖境在今山西省孝义市一带。后省。
北宋置,属梁泉县。即今陕西凤县驻地双石铺镇。古镇名。即今陕西省凤县县城双石铺镇。北宋属梁泉县。
①即今浙江缙云县西大母山。《方舆纪要》卷94缙云县:大姥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上有巉岩,下有石室,可容数百人”。②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北。《寰宇记》卷101建州浦城县:大姥山“在县东北七十里。《记》云,大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东入渭南市界。《水经·渭水注》: 泠水 “历阴槃、新丰二原之间”。宋敏求 《长安志》 卷17: “新丰原,一名青原。在 (渭南) 县西南二十里……今泠水经此原之右。”《清一统志 ·
指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处之土默特平原。《隋书·突厥传》:开皇五年(585),“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东畏契丹,遣使告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内,有诏许之”。
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山海经·北次三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北魏于此置白马关。②亦作扑马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史·地理志》:祖州有“
即伏羌堡。明置,属西宁卫。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东徐家寨。明 《西宁卫志》卷2: 南川在卫治南,“四十里有毛家寨,又五里为伏羌堡,置守备官”。又卷 3: 崇祯十七年(1644),“ (祁) 兴周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