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闽侯县

闽侯县

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两县合并置,取两县首字为名。为福建省会。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其后为闽海道治。1928年直属福建省。1944年改名林森县。1933年11 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内成立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侯hòu) 在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属福州市。面积2133平方千米。人口60.7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甘蔗镇。西汉为冶县地。东汉末年改冶县置侯官县,治今福州市,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改属建安郡。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原丰县,为晋安郡治。南朝陈废原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侯官县为原丰县,属泉州;十二年改闽县。大业初为闽州治,三年(607年)为建安郡治。唐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置侯官县,县治设在州城西北30里处(今上街乡侯官村),属泉州(治今福州);八年侯官县并入闽县。长安二年(702年)析闽县复置侯官县。景云二年(711年)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年)属福州。贞元五年(789年)侯官县治迁入州城。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闽县,五年复置侯官县。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闽县改名长乐县,侯官县改名闽兴县,为长乐府属下二县;两年后均复原名。五代汉乾祐元年(948年)为福州治。宋仍为福州治。元为福州路治。明、清为福州府治。1913年废府,闽县、侯官二县合并为闽侯县。取二县首字为名。县治所设府里(今福州市新民路),属东路道(1914年改称闽海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3年又分为闽县、侯官二县。1934年复合并。1943年改名林森县。1947年省治由福州城区迁往西涧,继迁洪塘。1949年又迁西涧,同年9月县治迁义序,属第四专区。1950年复名闽侯县,县治迁尚干,属闽侯专区。1953年县治迁螺洲。1956年直属福建省。1958年属福州市。1959年属闽侯专区。1970年县治迁甘蔗镇至今。1971年属莆田地区。1973年复属福州市。地处闽东山地中部偏北。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甘薯等。盛产茉莉花、茶叶、蚕茧。水果有橄榄、梨。为省福橘生产基地之一。淡水养殖鳗鱼、凤尾鱼、银鱼。矿产有钨、明矾石、高岭土、石灰石。工业有机械、食品等和草编竹编等手工业。福分(诏安)、福花、福三、福五等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林祥谦陵园。名胜古迹有雪峰寺、李纲墓及庄边山、昙石山、黄土仓等文化遗址。为陈襄、林祥谦、林森故里。


猜你喜欢

  • 夏阳路

    亦名灵关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新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 (801),奉

  • 邓城县

    西晋置,属襄阳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北。寻废。唐贞元二十一年(805)改临汉县置,属襄州。治所在今襄阳县西北邓城。北宋宣和元年(1119)属襄阳府。南宋绍兴七年(1137)废。古县名。西晋置,治今湖

  • 鄂摩宗

    在今西藏拉孜县东北百六十余里俄模钟村。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鄂摩,兰也。城墙土色近之,故名。”

  • 钦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钦州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安远县 (今广西钦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明洪武二年(1369) 改为钦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钦州置,

  • 台兴县

    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改唐兴县置,属台州。治所即今浙江天台县。北宋建隆元年(960)改名天台县。古县名。五代晋天福七年(942年),因与石敬瑭讳犯,改台州唐兴县为台兴县,治今浙江省天台县。属台州。北

  • 苏木连河

    即今青海湟水。《明史·地理志》 西宁卫:“又北有湟水,即苏木连河也。”

  • 加礼远港

    在今台湾省宜兰县南。《清史稿·地理志》 台北府:“加礼远港”等“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 香高山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北。《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香高山。《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温都尔华山 “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西北七十五里。汉名香高山”。

  • 鲍丘水

    在今天津市蓟县、宝坻境内,东南流汇窠头河,入蓟运河。古鲍丘水上游即今潮河,下游略与今白河平行南流,折东南循今蓟运河下游入海。据《水经·鲍丘水注》: 鲍丘水至古潞县 (今通县东)西入沽河 (今白河)。当

  • 日边驿

    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北西兴镇。《清一统志·绍兴府二》:西兴水驿“在萧山县西兴场运河南岸。唐为庄亭,宋曰日边驿,后改名。今有驿丞”。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北西兴镇。宋以庄亭驿改名。后改名西兴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