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塔齐河
即乌鲁木齐河。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境。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5:阿勒塔齐郭勒“源出迪化州城西南乌可克达巴北麓,东北流,至迪化州城南分二支,夹城各北流一百里入于地”。
即乌鲁木齐河。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境。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5:阿勒塔齐郭勒“源出迪化州城西南乌可克达巴北麓,东北流,至迪化州城南分二支,夹城各北流一百里入于地”。
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淮河畔。《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四年 (957),“帝 (指周世宗) 驰至荆山洪”。胡三省注: “即梁武帝筑堰之地。”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淮河岸边。五代周显德四年(957年)周世
即今广东饶平县西南汫洲镇。清设把总驻防。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唐改江源县置,属交川县。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安宏乡。《元和志》卷32松州交川县:“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1)在吉林省敦化市西南部。面积650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号,人口 1560。1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下:清水县“以清水在县境” 为名。东汉废。西晋复置,属略阳郡。北魏为清水郡治。隋大业初属天水郡。唐属秦州。宝应元年 (7
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越绝书》卷8:“射卒陈音死,葬民西,故曰陈音山。”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即此。
1914年由川西道改置,属四川省。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以东,青川、江油、梓潼、绵阳、德阳、广汉、金堂、简阳以西,金川、小金、都江堰、崇州、新津、双流以北地区。1928年废。1
即春秋郑琐邑。在今河南新郑市北。《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菀陵县: “有琐侯亭。”
在今广东中山市西北小榄镇。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