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撒忽秃岭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杭爱山支脉。《元史·伯颜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杭爱山支脉。《元史·伯颜传》:至元二十九年(1292)秋,“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诏伯颜讨之,相值于阿撒忽秃岭”。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灵应山“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灵应山在“县北二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马塍路。宋《淳祐临安志》卷10:“东西马塍在余杭门外、羊角埂之间。土细宜花卉,园人多工于种接,为都城之冠。”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22:“钱王时畜马于此,至三万余匹,号曰海马,故以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二十里胡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奉贤县 (今奉城镇) 西南有“胡家桥”。
西汉置,不见于 《汉书·地理志》。但《汉志》 庐江郡下注曰: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 《水经·決水注》 载: 灌水 “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又 《水经· 禹贡山水泽地》曰: “东陵
唐开元八年 (720) 分南安县东部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泉州市。《元和志》 卷29泉州: “在晋江之北,因名。” 天宝元年 (742) 为清源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泉州治。元为泉州路治
即棋盘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蒙化直隶厅》:棋盘山“又名石斛山”。
亦作祁水。又名零水。即今湖北宜城县西之安家河。《水经·沔水注》: “零水即沶水也,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其水东径新城郡之沶乡县,谓之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
即斗山。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辛谠运粮钱船 “还至斗山”。胡注: “斗山,在盱眙县,亦曰陡山,临淮流。斗山之东,则古盱眙。” 《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陡山 “
又作牙落站。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富裕县西南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吉答正东牙剌。”
①唐中和三年(883)改浙江东道节度为义胜军节度,治所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以南部分。光启三年(887)改威胜军节度,乾宁初又改为镇东军节度。北宋初废。②唐方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