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城山
即金城山。亦名崇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方舆纪要》 卷68仪陇县: 金城山 “杜佑曰: 山本名隆城,梁置县在山上,凭险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
即金城山。亦名崇城山。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方舆纪要》 卷68仪陇县: 金城山 “杜佑曰: 山本名隆城,梁置县在山上,凭险为理,因曰隆城郡。唐方州亦治此”。
①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之平水江。源出若邪山,北流至绍兴市东入浙东运河。《水经·渐江水注》: “东带若邪溪,《吴越春秋》 所谓欧冶涸而出铜,以成五剑。溪水上承嶕岘麻溪,……下注大湖。”②亦作如邪溪、若耶溪
明置,在今广西玉林市。《方舆纪要》卷108郁林州:“西瓯驿在州城南。”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改感义军节度使置,治所在凤州 (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前蜀移治利州 (今四川广元市)。辖区相当今四川广元、旺苍及陕西略阳、宁强等市县地。北宋初废。②五代方镇名
简称四镇。北魏初,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在其南界的碻磝城 (今山东茌平县西南)、滑台城 (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洛阳(指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隅)、虎牢城 (今河南荥阳市西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二十五里昌城镇。高帝八年 (前199) 封旅卿为昌侯。元鼎元年 (前116) 又封城阳顷王子差为昌侯,即此。东汉省。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武帝封城阳王子差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
三国吴宝鼎元年 (266) 改都梁县置,属昭陵郡。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市西南 一里。《水经·资水注》: “县左右二冈对峙,重阻齐秀,间可二里,旧传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冈,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 西晋属邵
即今河北涞源县东北乌龙沟。《清一统志·易州》:乌龙沟口“在州西紫荆关西北六十里,接广昌县界,外口要冲也。今有把总驻防”。
自辽宁金州 (今大连市金州区)东门起,东北至城子疃 (今城子坦)。全长 102.3公里。中日合办于1926—1927年修筑。今称金城线。
①亦作阿勒坦河。即今黄河上源约古宗列曲,在今青海曲麻莱东北。源出约古宗列盆地,东流会扎日卡曲、卡日曲入扎陵湖。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5:“黄河源出星宿海西巴颜喀喇山之东麓,二泉流数里,合而东南,名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