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山
又名高要峡、羚羊峡。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羚羊峡。《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高要峡,“《南越志》 云: 郡东有零羊峡,一曰高峡山。华翠之树,四时葱蒨”。《明一统志》 卷81肇庆府: 高峡山 “在府城东三十五里……相传山有羊化石,因名羚羊峡,又名高要峡”。《清一统志·肇庆府》: 高峡山,“ 《旧志》: 延袤二十里,与烂柯山对峙,夹束江流, 为郡之镇钥。 中有亚㜑顶、 钓鱼台, 皆最湍急处”。
又名高要峡、羚羊峡。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羚羊峡。《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高要峡,“《南越志》 云: 郡东有零羊峡,一曰高峡山。华翠之树,四时葱蒨”。《明一统志》 卷81肇庆府: 高峡山 “在府城东三十五里……相传山有羊化石,因名羚羊峡,又名高要峡”。《清一统志·肇庆府》: 高峡山,“ 《旧志》: 延袤二十里,与烂柯山对峙,夹束江流, 为郡之镇钥。 中有亚㜑顶、 钓鱼台, 皆最湍急处”。
即宏济桥。俗称东桥。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旧永年)东五里东桥村西。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二里五泽乡驻地。清光绪 《上虞县志》 卷18 《村镇行市》: 三都有驿亭。在浙江省上虞市东北部、浙东运河两岸。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驿亭,人口 2500。昔置
明海西西陆路驿站之一。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三国志·魏书·满宠传》:太和二年(228),曹休进军淮南,东吴“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
即今江苏如皋市北十三里柴湾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如皋县北有 “柴弯”。在江苏省如皋市北部、通扬运河两岸。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柴湾,人口2000。传原有大片芦苇(俗称芦柴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汀州置。治所在长汀县 (今福建长汀县)。辖境相当今福建武夷山以东及三明、永安、漳平、龙岩、永定等市县以西地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汀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汀州置,
亦作亚父山。在今江苏徐州市南。《魏书·地形志中》:彭城县有亚父冢。《宋书·张畅传》:元嘉二十七年(450),魏“(拓拔)焘始至(彭城),仍登城南亚父冢,于戏马台立氈屋”。
1914年改东安县置,属广东粤海道。治所即今广东云浮市。县西南有云浮山,故名。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2年改设云浮市。旧县名。1914年改东安县置,治今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1992年撤销,改设云浮
元改路程州置,属来安路。治所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明废。元以宋邕州右江道路程羁縻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西北潞城。属来安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废入利州。
即今河南博爱县南蒋沟,东流经获嘉、修武二县入沙河。《水经· 清水注》: 蔡沟水“上承州县北白马沟,东分谓之蔡沟,东会长明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