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鸑鷟山

鸑鷟山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元和志》 卷22两当县: 鸑鷟山 “在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 秦州一》: “ 《图经》 云,昔张果先生夏居豆积,冬居此山。《巩昌府志》: 在县东十五里,两峰秀耸,一名南岐,一名来仪。南有登真洞,相传唐张果老登真处。”


猜你喜欢

  • 第四铺站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西南金城乡西半拉子古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正东宾州,一百一十韦口 (第四) 铺。” 明改底失卜站。

  • 沱水

    亦作沱江。《禹贡》 荆、梁二州皆有 “沱”。《汉书·地理志》 作 “江沱”。《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作 “沱水”。梁州沱水有二: 《汉书·地理志》 蜀郡郫县: “ 《禹贡》 江沱在西,东入大江;”

  • 戎县

    明洪武四年(1371)降戎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兴文镇。万历四年(1576)改为兴文县。古县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戎州置,治今四川省兴文县。属叙州府。万历二年(1574年)改名

  • 永兴集

    ①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南四十五里永兴集。清光绪《阜宁县志》卷2:“永兴集、朦胧镇均治西南四十五里。朦胧在射阳湖南岸,昔为巨镇,今废。与永兴集临湖相望。”②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五十里新集镇。清光绪《颍上县志》

  • 同口站

    元置,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襄阳汉江水路:新城、同口。”清名潼口。《清一统志·襄阳府三》:潼口“在襄阳县南五十里。当南北要路。

  • 仁威庙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部龙津路泮塘前街。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历代曾多次重修, 以清乾隆、同治年间进行整修规模较大。庙堂建筑独特,雕工精细。

  • 兴文阁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兴文阁“在府东南二十里海棠铺,山路盘束,下临急湍,置阁其上,以通行旅”。

  • 谷峡山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北。《明一统志》卷88龙里卫:谷峡山“在大平伐长官司治东北。连峰峭壁,中一径可通,为两司界限”。

  • 半屏山

    即今浙江洞头县南之半屏。清光绪《浙江沿海图说》温州附近海岛表:“半屏山亦名喜霓头,不知取义,土极厚。民居多在北澳,深藏不露,其与洞头山间为民船最稳锚地。”在台湾省高雄市区北部、左营之东。为一单斜孤峰,

  • 日土宗

    又作茹拖、鲁多克。即今西藏日土县。“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上。据说该地有小山形如枪叉支架,故名。1960年改设日土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日土县日土。1960年撤销,改置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