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东南。《宋史·河渠七》: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监察御史都民望言: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沿江北岸古堤一处,地名黄潭。建炎间邑官开决,放入江水,设以为险阻以御盗。既而夏潦涨溢,荆南复州千余里,皆被其害。去年因民诉,始塞之。乞令知县遇农隙随力修补,勿致损坏,从之”。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东南。《宋史·河渠七》: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监察御史都民望言: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沿江北岸古堤一处,地名黄潭。建炎间邑官开决,放入江水,设以为险阻以御盗。既而夏潦涨溢,荆南复州千余里,皆被其害。去年因民诉,始塞之。乞令知县遇农隙随力修补,勿致损坏,从之”。
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珠潭镇。清置巡司于此。又作铁山界。即今江西省万载县西南株潭。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黄河南岸。《方舆纪要》卷60兰州:马兰滩“明初扩廓围兰州。别将于光自巩昌驰救, 至马兰滩, 为扩廓所袭, 兵败被执处也”。
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东北三十五里龙泉镇。民国《呼兰县志》卷1:巴彦州东北,“龙泉河屯(距州)二十五里”。
古国名。在今印度半岛西岸之果阿。《宋会要辑稿·蕃夷七》 载:宋庆历八年(1048),兴涂勃国遣使来贡。
在今江西会昌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会昌县: 荣阳水 “在县东南。上流会东水及上辅水,共流一百九十里抵广东海阳县界会韩江入海”。《清 一统志 ·赣州府一》: 荣阳水 “源出军门岭南,东南流合
又作北魏村、北位。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四十里北位乡。清属河间县, 于此设北魏村巡司。
一作陀拔斯。都城在娑里城(今伊朗北部里海滨萨里)。《新唐书·西域传·波斯》:“又有陀拔斯单者,或曰陀拔萨惮。其国三面阻山,北濒小海。居婆(应为“娑”)里城,世为波斯东大将。波斯灭,不肯臣大食。”天宝五
明建,即今浙江温州市东南龙湾镇。《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志》云:寨东接宁村,西捍府治,坐临深水,颇为险要”。
唐乾宁四年(897)升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光化元年(898)复为华州。唐乾宁四年(897年)升华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同华州。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
春秋楚地,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楚人谋徙于阪高”。即此。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北。《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年):麇人率百濮将伐楚,“楚人谋徙于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