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港
在今湖南临湘市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 黄荆港在 “县 (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南五十五里。源出县南百里之浆山,北流经县东聂家市,会清江口入大江”。
集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南部、龙泉河东岸小溪北岸。属龙泉镇。人口960。原为东胜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周围多生长黄荆,又为一较小河港得名。有轮窑、陶瓷、农机、造纸等厂和养殖场。为县重点产粮区。有公路接大石公路。村东大板桥有1932—1935年中共秋浦县委和赣北特委旧址。
在今湖南临湘市北。《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临湘县: 黄荆港在 “县 (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南五十五里。源出县南百里之浆山,北流经县东聂家市,会清江口入大江”。
集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南部、龙泉河东岸小溪北岸。属龙泉镇。人口960。原为东胜乡人民政府驻地。因周围多生长黄荆,又为一较小河港得名。有轮窑、陶瓷、农机、造纸等厂和养殖场。为县重点产粮区。有公路接大石公路。村东大板桥有1932—1935年中共秋浦县委和赣北特委旧址。
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湘潭县西南花石镇。西汉属长沙国。东汉为湘南侯国,属长沙郡。三国吴仍为湘南县,为衡阳郡治。南朝宋属衡阳郡。南齐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湖南省湘潭县西涟水北岸。南朝齐废入湘西县。
①即齐子岭。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秦岭,“ 《县志》: 高欢、宇文泰争战之界,故齐、秦岭两呼之”。②亦名南山。在今陕西南部。为渭河、淮河与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名北岭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十余里车轴山峰顶。始建于辽重熙元年(1032)。《清一统志·遵化州》:寿峰寺“在丰润县南车轴山。有无量(梁)阁一、塔二,宋崇禧(按,应为辽重熙)间建”。
即今河南潢川县东伞陂镇。清光绪《光州志》卷1《市集》:“州东二十里有伞陂寺集。”
金称按出虎水,清称阿勒楚喀河。即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史·地理志》: “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 金朝以金为爱新,故有此称。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分魏郡置,属冀州。治所在馆陶县(今河北馆陶县)。西晋辖境相当今河北馆陶、大名县东部,山东冠县、莘县等地。隋开皇初废。②亦作平阳郡。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谷阳城(今安徽固镇县)
唐置,属羁縻述昆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北、河池市东境。属始安郡。北宋废。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北板岭乡东。《清一统志·庆远府》: 高倚山 “在永顺正土司治前,高耸约百余丈”。
①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东汉改为安城县,属庐陵郡。三国吴属安成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安复县。隋开皇中改平都县,属吉州。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开皇十八年(598)
在今山东肥城市南夏辉。《春秋》: 桓公三年 (前709),“齐侯送姜氏于讙”。《水经· 汶水注》: “蛇水又西南径夏晖城南,经书齐侯于下讙是也。今俗谓之夏晖城。” 是夏晖乃下讙因音近而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