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耳山

龙耳山

①在今湖南永兴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2永兴县:龙耳山“周亘五十余里,南接郴州界”。《清一统志·郴州一》:龙耳山“双峰如龙耳,故名”。

②在今四川旺苍县北部。《方舆纪要》卷68南江县:龙耳山“在县西二百里。孤峰特出,石壁峭拔,上有甘泉”。

③在今陕西华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54华州:龙耳山“山后有符嵎山,符嵎水出焉”。《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符禺山”条下:“其南为龙耳山,在牛耳峪西。”


俗名“丫杈尖”。在浙江省淳安县西部。拔地而起,顶部两峰高插入云,状如龙耳,故名。山麓南侧有一座龙门塔,六面七层,砖结构,高24米,系明隆庆年间建筑物,门额书“南海蓬壶”,第二层横书“天光云影”。龙门塔斜对面有明代三边总制汪乔年的府厅;西侧有明代进士余乾贞墓葬,牌坊、石狮、石马尚存。


猜你喜欢

  • 坌处汛

    清置,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南三十六里坌处镇。1932年置保安镇,1940年废。1984年复设坌处镇。

  • 州曲河

    即今长江南源木鲁乌苏河的藏语名称。在今青海西南部。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金沙江上流,蒙古名乌鲁木苏河,番名州曲,普通名通天河。”

  • 开方口

    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宋书·柳元景传》:元嘉二十七年(450)北伐,庞法起等度铁岭山,“次开方口”。《水经·河水注》:烛水“历涧东北出谓之开方口”。即此。

  • 赤岸戍

    ①在今广东增城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南海县:“有赤岸、紫石二戍。”《元和志》卷34南海县:赤岸戍“在县东百里”。②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水经·河水注》:“大河又东径赤岸北,即河夹岸也。”

  • 大非苦盐池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新唐书·地理志》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夏州北渡乌水……百二十里至可朱浑水源。又经故阳城泽、横刬北门、突纥利泊、石子岭,百余里至阿颓泉。又经大非苦盐池,六十六里至贺兰

  • 河东汛

    清置,属越嶲营。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越西河东岸河东乡。设把总驻守。

  • 彭寨墟

    亦作彭镇墟。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南五十里彭寨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和平县有彭镇墟。

  • 李文镇

    北宋置,属安丘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里文。近安丘市界。

  • 开义县

    辽世宗以俘汉户置,为海北州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金属义州。元废。古县名。辽世宗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南开州屯。为海北州治。金属义州。元废。

  • 金鸡墟

    ①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南金鸡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恩平县东北有金鸡墟。②即今广东罗定市东金鸡镇,东接云浮市界。清康熙 《罗定州志》 卷9有金鸡墟。③即今广西藤县西南五十里金鸡镇。清雍正 《广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