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简称八番顺元宣慰司。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招降卧龙番、大龙番、小龙番、程番、罗番、石番、方番、卢番、洪番等部(均在今贵州惠水一带),置八番罗甸宣慰司以统之。十九年,置顺元等路宣慰司,统贵州(今贵州贵阳)、金竹府(今贵州长顺境)及顺元路诸部(今贵州修文、开阳、黔西等县境)。二十九年,八番、顺元两司合并,置司于贵州。八番宣慰司曾一度划归四川行省管辖,后定制隶于湖广行省。
官署名。简称八番顺元宣慰司。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招降卧龙番、大龙番、小龙番、程番、罗番、石番、方番、卢番、洪番等部(均在今贵州惠水一带),置八番罗甸宣慰司以统之。十九年,置顺元等路宣慰司,统贵州(今贵州贵阳)、金竹府(今贵州长顺境)及顺元路诸部(今贵州修文、开阳、黔西等县境)。二十九年,八番、顺元两司合并,置司于贵州。八番宣慰司曾一度划归四川行省管辖,后定制隶于湖广行省。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成立之初,卫生行政沿袭北洋政府之旧,于内政部内设立卫生司办理。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十一月,裁撤卫生司,改设卫生部,属行政院,掌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务。设部长、次长、参事、秘书、司
官名。属水衡都尉,员五人,秩六百石, 助水衡都尉掌上林苑。 东汉时水衡都尉仅立秋䝙刘之日暂置,事讫乃罢之。官名,汉置,共五人,掌佐水衡都尉主上林苑。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参看《水衡都尉
皇帝的命令称圣旨,皇后的命令称教旨,太子的命令称令旨。汉朝蔡邕《蔡中郎集·外集二·陈政要事疏》:“臣伏读圣旨。”
官名。明朝殿庭仪礼司副长官。洪武九年(1376)置,三人,正八品,佐司使掌司事。十三年,改左、右司副。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秩比二千石,掌谏司过失。见《汉书·王莽传》。参看“司中”条。
官名。辽朝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在著帐郎君节度使之下,掌著帐郎君族属之事。
官名。即理匦使,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改,代宗大历(766—799)中复置理匦使。
见“特授”。
官名。唐朝光禄寺珍羞署次官,置二人,正九品下。参见“珍羞署”。
官名。宋置,其职掌及任职资格与五岳、四渎庙令同。参见“五岳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