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典劝使者

典劝使者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勒置。职掌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位在劝课大夫之下。见《晋书·石勒载记下》。

猜你喜欢

  • 马圉

    养马小吏。春秋置。《淮南子·人间训》:“孔子行游马失”,“乃使马圉往说之”。高诱注: “圉,养马者。”

  • 首都建设委员会主席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首都建设委员会的长官。见“首都建设委员会”。

  • 神牲所

    官署名。明洪武三年(1370)置,隶太常司,掌祭祀用牲之事,次年革。设官不详。洪熙元年(1425)改置牺牲所。

  • 乡大夫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乡设一人,掌本乡事务,下设乡正上士、乡正中士以佐其职。领州长上士、州长中士等官属。正四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太士

    官名。又称“大士”。详“大士”。官名。春秋时卫国设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士荣为太士”的记载,杜预注:“太士,治狱官也。”

  • 第一酋长

    官名。北魏置。《刘懿墓志》:“赵家口大将军府骑兵参军,第一酋长。”(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九四)一说即“第一领民酋长”的省称。

  • 太子左侍率

    官名。即太子左卫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名左卫率。

  • 就进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边远地区官员满任后,许免赴京参选,由转运司立格就地注授,称就注。

  • 邺中黄左藏丞

    官名。西晋置,属少府,掌邺中黄左藏,驻邺城。

  • 南北互调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此制实行于明初,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