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供奉

内供奉

官名。掌供大内道场,由僧人担任。唐肃宗至德年间以僧人元皎为内供奉,此为内供奉之始。


官名。唐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始置,是一种加衔。御史之资浅者,其衔内加“内供奉”字样,有侍御史内供奉(或称侍御史里行使),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又称殿中里行或殿中里行使);门下省的左补阙、左拾遗与中书省的右补阙、右拾遗其资浅者亦加“内供奉”字样。上述诸内供奉,其设置员额不固定,但不得超过正员额数之半。此外,供奉大内道场的僧官亦有内供奉之称,肃宗至德间曾以僧元皎为之。

猜你喜欢

  • 上都祗应司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五品,隶上都留守司,掌宫殿漆画等务。置大使一员,副使二员。

  • 内园副使

    官名。宋初置,属西班诸司使,通常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 (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略

  • 临时执政府武官处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总统府的军事处除参议军事外,又设侍卫武官。段祺瑞的执政府分置军事处与武官处。但武官处究设何种武官,未见记载。

  • 和会司郎中

    官名。清末外务部和会司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掌司事。正五品,奏补。

  • 宝章

    宋朝宝章阁省称。

  • 越骑丞

    官名,汉置,又称越骑校尉丞,俸六百石,为校尉之副,佐校尉,掌治文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东汉省。

  • 督燧长

    官名,汉置,边郡属下有此官,掌烽燧等事。也有人说是“督烽掾”的异称。燧,古代报警的烽火。白天的叫燧,夜晚的叫烽。

  • 左熊卫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 负弩

    汉朝亭长的旧名。《后汉书·百官五·亭长》:“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注:“《风俗通》曰: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 九品中正

    即九品官人之法与中正制度的省称,详见“九品官人之法”和“中正”。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州设大中正,在郡县设小中正;由小中正把士人分为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上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