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右丞相

右丞相

官名。战国秦始置,秦朝沿置,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辅助皇帝管理国家政务。亦省称丞相。西汉初唯置一丞相,惠帝六年(前189)分置左、右,文帝二年(前178)又置一丞相,武帝征和二年(前91)复分置,不久又置一员。秩皆万石,为宰相之任。三国吴一度分置左、右。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或置或省,皆特为权臣专设之名号,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置则位一品、秩万石(梁位十八班)。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从二品,天宝元年(742)复旧;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亦改尚书右仆射为右丞相,正一品,皆为宰相之任,处理国家政务。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属三省之一的中书省,非定制,亦无实权。西夏建国初置宰相,以党项人充任,后期称右丞相。金朝为尚书省长官之一,与左丞相、平章政事合称宰相,总理政务,从一品。元朝沿之,初为中书省、尚书省长官之一,置省不常,员额不定;武宗至大四年(1311)后,尚书省并入中书省,设左、右丞相各一员,为中书省长官,总理政务,正一品。文宗至顺元年(1330)专任右丞相,左丞相或置或省。明初沿置,正一品,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遂废。秦、汉、元皆居左丞相上,北朝、唐、宋则居左丞相下。参见“丞相”。


官名。秦置左右丞相,高祖即位置一丞相,孝惠、高后复置左右丞相,右为正,左为副,掌助天子理万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问右丞相王陵……”其后各朝,或置或省。

猜你喜欢

  • 西閤祭酒

    官名。晋初设置,是与东閤祭酒相对应的官,见“东閤祭酒”。

  • 中央兼理惩戒机关

    国民党政府时期,对于上校以下军人的惩戒事务,由军政部及海军部兼理。凡受弹劾的上校以下军人,由军政部或海军部发交各主管署司,按照陆海空军各项军事法规或规章进行审议。最后送交各该部长官核定后,即可实行惩戒

  • 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北枢密院官员。在知北院贴黄下,为北枢密院掌诰命奏事官。又称“给事北院知圣旨事”。

  • 近侍局提点

    官名。金置,为近侍局的主官。见“近侍局”。

  • 通州监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始置,初属北京苑马寺,十八年随该寺并入太仆寺。掌蕃养马匹、以备军需。设监正一人,正九品,监副一人,从九品,录事一人。下辖河阳、崇义、兴宁、永成四苑,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

  • 命家

    有爵命之家。依其爵位等级,享有一定的优待或特权。《汉书·食货志》:“令命家田三辅公田。”颜师古注引韦昭曰:“命谓爵者,命家,谓受爵命一级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

  • 典劝都尉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职司劝课农桑。《晋书·石勒载记下》: “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 郡太夫人

    命妇封号名。宋朝置,以封诸妃曾祖母、祖母、母,执政曾祖母、祖母、母及东宫三太至县公之母。

  • 副党

    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北齐置,见“党族”。

  • 商部左丞

    官名。清末商部属官。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左、右各一人,正三品。简任。掌辅佐堂官,综核各司事务。三十二年,商部改农工商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