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外官

外官

①古以九卿为外官。《国语·周语中》: “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高诱注: “九品,九卿也。”② 侍卫臣僚以外官员通称。《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颜师古注: “外官谓非侍卫之臣。”隋制,非禁中诸省及禁卫之官皆为外官。③指地方官。《后汉书·章帝纪》:“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魏书·孝文帝纪下》:“(太和二十二年,498)夏四月甲寅,从征武直之官进位三阶,文官二级,外官一阶。”唐朝以后多用为地方官总称。宋朝外官分亲民、厘务二等。明、清两朝,凡京城以外,在各省的文武官员皆称外官。


1、指宫外百官,与宫内近侍之官相对而言。《周礼·春官·世妇》:“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之。”《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注:“师古曰:孤,远也。外官谓非侍卫之臣也。”

2、指地方官。《后汉书·章帝纪》:“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魏书·高祖纪下》:“从征武直之官进位三阶,文官二级,外官一阶。”其后多沿用此称。

猜你喜欢

  • 坐曹

    汉朝官府分曹处理政事,因称官吏在官署治事为坐曹。

  • 司辰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统司辰下士。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郡监

    官名。秦置。掌监察一郡政务。《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官名,秦置,掌监郡内政务。《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注:“《汉书·百官

  • 郊社斋郎

    见“斋郎”。

  • 书家

    女官名。宫中侍书官。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云芳子魂事李茵》:“(唐)僖宗幸蜀年,有进土李茵,襄州人,奔窜南山民家,见一宫娥,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有才思,与李同行诣蜀……行及绵州,逢内官田大夫识之,乃曰

  • 平漠将军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上。武官名。北魏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五品上。

  • 步骑校尉

    见“步兵校尉”。

  • 经筵

    儒臣向皇帝讲授经史之制度。汉成帝时,曾召郑宽中、张禹朝夕至金华殿,讲说《尚书》、《论语》。北魏孝武帝复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命儒臣讲《孝经》、《礼记》、《大戴礼》。至宋朝始成定制。宋太宗曾以著作佐郎吕文

  • 吏曹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永乐元年(1403)置。见“吏曹清吏司”。

  • 翊府左郎将

    官名。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次官之一,各置一员,正五品上。② 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次官之一,各置一员,正五品下,高宗永徽三年(652)改为左翊军郎,显庆元年(656)复名左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