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司成

大司成

官名。①周朝司徒属官。《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大司成论说在东序。”郑玄注: “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师氏掌以美诏王教国子以三德三行及国中失之事也。”② 学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由国子祭酒改名,咸亨元年(670)复。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创太学之外学辟雍,三年置大司成管学事,四年改辟雍大司成为太学大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校,凡学校事宜皆许直上朝廷,宣和三年(1121)罢。明朝为国子祭酒别称。


官名。掌管儒学训导。西汉设博士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唐初为国子监祭酒,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国子监为司成馆,改祭酒为大司成,咸亨元年复旧。参看《新唐书·百官志三》。

猜你喜欢

  • 奉车都尉

    官名。西汉武帝始置,职掌皇帝车舆,入侍左右,多由皇帝亲信充任,秩比二千石。东汉名义上隶光禄勋。三国因之,地位渐低。蜀参用宦者。魏、晋用作加官,与驸马都尉、骑都尉并号“三都尉”,多任宗室、外戚,并奉朝请

  • 猛骏将军

    见“十猛将军”。

  • 翰林画院

    官署名。辽朝南面官,掌奉旨作画等事。官署名。辽代翰林院所属有翰林画院,设翰林画待诏,供内侍。见《辽史·百官志三·翰林画院》。

  • 文书名。最初只作为一般书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汉书·路温舒传》:“取泽中蒲,截以为牒。”至唐,始定为官府文书,属上行文之一种。唐制,凡下之上达,其制有六,牒为其一,乃

  • 掌太保印

    官名。辽朝置,所掌不详。重熙中,耶律乙辛为文班吏、掌太保印。

  • 户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 (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后增主事三人。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刀剑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领左右府,下统刀剑备身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及刀剑备身等,掌侍卫皇帝左右。从四品上。

  • 广文

    明、清对儒学教官之别称。

  • 宪部员外郎

    官名。明朝刑部所属宪部之副。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刑部总部为宪部,原总部员外郎遂改宪部员外郎,二人,从五品。二十三年,改刑部四属部为十二部,罢宪部,改置十二部员外郎各一人。

  • 司刑寺卿

    官名。见“司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