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天将

天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职官。天历庚申十年 (1860) 始设,次于王爵,在掌率之上。一般以数字编排,且冠“忠诚”二字,如忠诚一天将、忠诚一百六十三天将等。亦有只标数字而不冠忠诚二字者,尚有二者皆无,只称天将者。初时,均为朝上要员。天历辛酉十一年 (1861) 之后,以统兵在外的将领为多。


官名。为太平天国后期新设职官,始见于庚申十年(公元1860年)所发的《幼主诏旨》,其地位仅低于王一级。天将一般按数字编排,初以天王族弟后封恤王的洪仁政为一天将,庚申十年,(公元1860年)十一月以曾与蒙得恩、林绍璋同理朝务的要员李春发为二天将。数次的高低,原则上当由于受委的先后,先委者序列在前,后委者递而下之,与等级无关。天将一般都冠忠诚二字,如忠诚二天将、忠诚四天将、忠诚一百六十二天将之类,但也有只称数字,不冠忠诚二字的,又有不称数字,其所冠之字亦非忠诚的,则是例外。天将与前期的丞相、检点等相同,只是一种表明官阶的官名,其职务须另行指定,如以五天将莫仕暌任蕃镇统管,管理外国事务。天将的属官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政书,总检,承委,提点,军校等。

猜你喜欢

  • 内都知司

    宋朝宦官机构。参见“内侍省”。

  • 都统军司

    官署名。辽代北大王院、南大王院皆置都统军司,分别掌管北院和南院从属各军之政令;其长官为都统军使、副统军使。在“北面边防官”中,有些路也设此司。见《辽史·百官志一、百官志二》。

  • 亚相

    御史大夫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御史大夫为亚台、为亚相、为司宪”。御史大夫的别称。秦汉官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丞相缺位,用以递补,故称亚相。《汉书·百官公

  • 工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工部司长官,员二人,承司空之事,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下设工部上士、工部中士、工部旅下士以佐其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 (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

  • 便养

    元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父母衰老气力单寒者,得就近迁除,以便供养。此种规定称为便养。

  • 文辞雅丽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文类科目。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诏举,邢巨等四人及第。

  • 使馆参事

    外交官名。北洋政府始设于驻外使馆,国民党政府沿置,与参赞或秘书共同掌理机要文书和调查报告事项。

  • 长秋中尹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次官,四品上。由宦者担任。

  • 掌固

    官名。① 《周礼》夏官司马属官,有上士二人、下士八人。掌修筑城郭沟池树渠等防御工事。②即“掌故”。③太子掌固简称。④唐、五代中央部分官署流外吏职,由隋“掌事”改名,掌管仓库及厅事铺设,经考试可转府、史

  • 典饮局

    官署名。元置,掌醖造酒醴,供内府、祭祀、宴享、赏赐等用。见《元史·百官四·中政院·典饮局》。官署名。元初置嘉酝局,秩六品,隶家令司。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改典饮,两都分置,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