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意为“官”。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市长的佐助人员。参见“市自治制”。
武官名。辽置,见“诸指挥使司”。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掌大典礼的仪制事项,职官设置不详。
官名。北魏置,为派驻尚书省主客曹监察政务、兼理曹事的内廷官员。位在主客给事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三品上。
官名。清朝都察院属官。初,十五道中仅河南、江南、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六道授给印信,其掌印者称掌道,一般监察御史称协道;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八道为不给印的空衔坐道,由六道掌道
蒙古语,意为“符验”、“证件”,元朝泛指各种文符证件。
官名。辽朝置,为北面官。著帐郎君院官员。领当值郎君侍应事。
官名。北魏置。《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元鸷)为羽林队仗副。高祖末,以征伐有功,赐爵晋阳男。”
官名。北魏明元帝永兴元年(409)置,员四十人,宿直殿省,职掌比常侍、侍郎。官名。北魏孝武帝永兴元年十一月,置骐驎官四十人,宿值殿省,比常侍、侍郎。见《魏书·官氏志》。“骐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