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詹事院

太子詹事院

官署名。辽南面东宫官,袭唐制,总领东宫政令。设太子詹事、少詹事、詹事丞、詹事主簿等官。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置,以左、右詹事各一员为长官。其下设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员,吏属六十二人。又别置宫臣宾客二员,左右谕德、左右赞善各一员,校书郎二员,中庶子、中允各一员。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薨,罢。将院中钱粮选法工役等改置徽政院,归太后位下。成宗大德九年(1305)复立,寻罢。十一年,复置,秩从一品,设官十二员。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仁宗延祐四年(1317)复立,七年罢。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罢徽政院,改立詹事院同前。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詹事院为储庆使司,二年复旧。寻又改称储政院。


官署名。辽金置,为太子所属官署,其长官为太子詹事,还有少詹事、詹事丞、詹事主簿等。掌太子家事,统东宫庶务。见《辽史·百官志三》、《金史·百官三》、“太子詹事”条。

猜你喜欢

  • 入内黄门班院

    见“入内内侍省”。

  • 大科尼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亦无一定职务。民国时期沿置。

  • 钧师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掌冶铸钩兵器的工官。《吴越春秋·阖闾外传》: “于是钩师向钩而呼二子之名。”

  • 阇里必

    蒙古官名。又译作“扯儿必”,意为宰相,成吉思汗建国初置,后专指“内八府宰相”,参见该条。

  • 司祝

    官名。又称“萨满”。清朝内务府掌仪司所属之员役。分掌内廷祭祀祝祷、香供之事。顺治元年(1644)定制,设十二人,内司祝长二人。以上三旗觉罗命妇充任。岁有官用缎、纱、绫、绸、绢、杭绸之赐,月有银、米之赏

  •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国民党监督、指导国民政府的组织。简称“中政会”,隶属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时即有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组织,当时有委员十二人,全由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名

  • 钞关御史

    官名。明朝掌管巡关的巡按御史。宣德四年 (1429) 始置,正统十年 (1445) 后改以户部主事掌钞关之事。

  • 就移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官员因被奏举或责降,就地改注其他差遣,称就移。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官员因被奏举或责降,就地改注其他相应的差遣,称为就移。

  • 鸟了帅

    村落首领。《隋书东夷传流求国》:“国有四五帅,统诸洞,洞有小王。往往有村,村有鸟了帅,并以善战者为之,自相树立,理一村之事。”随之流求,即今台湾省。

  • 中正大夫

    散官名号。洪武四年(1371)置,以授正四品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