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监督领侍
宦官官名。清置,见“总管太监”。
宦官官名。清置,见“总管太监”。
使职名。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改备边库为延资库后置,初以度支郎中判,四年以宰相判,掌收纳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钱物。五代后梁太祖时,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官名。唐置,为延资库长官,以宰相兼任
官名。宋朝置,为宦官阶官,位在都知下。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正六品。哲宗元祐 (1086—1093) 中,改为从六品。南宋复为正六品。
官名。①秦、汉时“黄门侍郎”或“给事黄门侍郎”省称。②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置,内侍寄禄官之一,从六品,作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升进之用。官名。秦和西汉郎官给事于黄闼(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
玉牒别称。
官名。宋置,其职掌及任职资格与五岳、四渎庙令同。参见“五岳庙令”。
官名。北齐置,太子厩牧署长官,从九品上。隋沿置,品同北齐。唐从八品下。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名,由提刑按察司改立,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参见“肃政廉访司”。
官名。东汉献帝时置,张济、曹操、刘备皆曾任之。三国魏时与镇西、镇南、镇北将军合称四镇将军,多授持节都督,出镇方面,二品。位在征东将军下,一般不与征东将军并置。蜀、吴亦置。晋朝定为三品,如为持节都督,则
官名。北齐置。详见“左牝署”。
即“西绫锦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