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作大匠

将作大匠

官名。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由将作少府改名。亦简称将作、大匠。秩二千石,或以功劳增秩中二千石。掌领徒隶修建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工程,植树于道旁。设两丞,左、右中候,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木工)、左右前后中五校令、丞,主章长、丞。成帝阳朔三年(前22)罢左、右中候,又省左、右、前、后、中五校丞,但置令。新莽改名都匠。东汉复旧,然初不置专官,常以谒者兼领其事,至章帝始真授。设丞一员,属官减省,唯置左、右校令、丞。三国沿置。魏三品,有丞一员,领右校令。两晋南朝有事则临时设置,事讫即罢,常以他官兼领。梁、陈常置,改名“大匠卿”。北魏仍置,领将作都将、将作监等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二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三品。北齐、隋初为将作寺长官,从三品。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 改寺为监,历代沿称。其长官改称将作大监,炀帝大业三年(607) 复改将作大匠,五年又改将作大监。唐初复名将作大匠,从三品。其后屡有改称,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定名为将作大监。参见“将作寺”、“将作监”、“将作大监”。


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候。景帝中六年改称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东汉沿置,俸二千石,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工程,并种植桐梓之类于道侧。有丞一人,六百石。属官有左校令、右校令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后汉书·百官志四·将作大匠》。

猜你喜欢

  • 朱爵司马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领员吏四人,卫士一百二十四人。主皇宫南掖门。武官名,东汉置,掌北宫南掖门,俸比千石,属吏四人,卫士一百二十四人。见《后汉书·百官志》。

  • 丁灵单于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掌管入居中原地区的敕勒族事务。《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勃勃)祖豹子招集种落,复为诸部之雄,石季龙遣使就拜平北将军,左贤王、丁灵单于。”

  • 纛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护军统领”。

  • 孝悌力田闻于乡闾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诏举,张浩及第。

  • 丹书铁契

    皇帝赐给功臣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一种凭证。又名丹书铁券、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始于汉高祖,后代沿之。原以丹书于铁板,故名。汉朝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

  • 典天更

    官名。太平天国天王府置,属朝内典官。员额六人,官阶为职同指挥。参见“典更”。

  • 太尊

    清朝知府属员及部下对知府之尊称。明清时的知府相当古代的太守,因此尊称其为太尊。《儒林外史一》:“(危素)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

  • 仓储巴

    官名。西藏设有此官,掌管仓储出纳,为商上办事之官,官秩四品。“仓储巴”为藏语译者,也译作“商卓特巴”。见《清会典·商上》。

  • 弓匠委署固山达

    参见“副司弓”。

  • 解褐

    谓脱去布衣,换着官服。指初仕。亦作“释褐”。《晋书·范汪传》:“护军、平南二府礼命交至,始解褐,参护军事。”《梁书·武帝纪中》:“诏曰:‘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后世沿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