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护军使

护军使

官名。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设此官,为特殊区域中的军事长官,以将官充任,由大总统选择任命。在无都督的省份,直属中央,有节制全省军队之权;在有都督的省分,则有节制该管区域内军队之权,但应随时商承都督,并呈报中央核办。


地方军政长官。北洋政府设置,按照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布的《护军使暂行条例》规定,护军使分做两种:一种是设于无军政长官的省区,相当于都督或将军,一般冠以省名,每省只能设一人。一种是设于有军政长官的省区,只辖省内某一地区的军队,其地位次于都督,略高于镇守使。一般冠以辖区地名,同一省内有设置二人的。个别的护军使设有副职,称为护军副使。护军使的公署称为护军使公署,初期其编制得比较省军政长官公署而员额略少,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八日陆军部呈准护军使署只设军务与军需两课,另设军医与军法官各一人。

猜你喜欢

  • 淮西等路行枢密院

    官署名。简称淮西行院。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四月由山东行院改立,置司正阳(夹淮河东西二镇,东属安徽寿县,西属颍上),掌淮西戍军。十一年三月,改为淮西行省。八月,复降为行院。十二年七月罢,事归河南行

  • 成忠案

    官署名。南宋置,属吏部考功司,掌成忠郎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

  • 太子内直备身军主

    参见“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 孝弟

    孝弟即孝悌,古时“弟”“悌”通用。《汉书·惠帝纪》:“(四年)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復其身。”注:“师古曰:弟者,言能以顺道事其兄也。”按:在“孝悌”条释词中说“孝悌”为高后初置。本条中又说惠帝四年春

  • 道经厂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掌习演道教诸品经忏。凡建醮做好事,于隆德殿或钦安殿悬幡挂榜,如民间道士服色。主官有掌厂太监一人。

  • 检校右散骑常侍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簿曹书佐

    官名。汉朝司隶校尉及州部佐吏,主簿书。官名,汉置,为司隶校尉属官,掌簿书。见《后汉书·百官四·司隶校尉》。

  • 支度判官

    官名。金代都转运司所属有此官,从六品,掌勾判,分判支度案事。见《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

  • 太禧宗禋院参议

    官名。元置,属太禧宗禋院,员额二人,掌参议院事。

  • 军谘使

    官名。清末军谘处总务厅之长官。宣统元年(1909)置,二人,以协都统(从二品)、正参领(正三品)充。掌综理众务。三年,改隶军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