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文官甄用委员会

文官甄用委员会

保荐人员的审查机构。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设于首都,设委员长一人,由国务卿兼任;副委员长一人,由大总统特派;委员八至十二人,由大总统于简任文职中派充。甄用方法分文书审查和询问审查两种。文书审查中有疑义时,得征调被保荐人到会询问审查。审查由会议进行,须有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席方得开会,非由出席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不得决定。审查决定后,由委员长将有关文件和甄别经过,并就荐任以上职务酌拟用途,呈报大总统核定。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大总统徐世昌根据安徽省长吕调元的电呈,始下令停止文官甄用,撤销文官甄用委员会,改用文官考试。

猜你喜欢

  • 国防部保密局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由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秘密核心部分改组而成,在系统上隶属于参谋总长。设局长、副局长为正副主官,下设各处室。秘书室、机要室各设主任;人事处、经理处、总务处、司法处、电讯处、情

  • 灌谒者

    官名。汉朝置,隶光禄勋属官谒者仆射。秩比三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向。凡谒者,初为灌谒者,满岁即为给事谒者。官名,东汉置,又称灌谒者郎中,属光禄勋,俸比三百石,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并掌吊将、大夫

  • 假倭王

    王名,三国时期魏封倭国国君为假倭王。假:代理。《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正始元年,太守弓遵遣建忠校尉梯儁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拜假倭王。”

  • 仓部员外郎

    官名。户部仓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司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炀帝省,寻置承务郎,其职相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庾员外郎、司储

  • 四川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四川司郎中”。①明清户部四川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四川部郎中设,一人。南京户部四川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

  • 侍御郎

    官名。十六国后燕、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武职侍从,属侍御长,随同皇帝出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

  • 宗室缺

    清朝官缺之一。以宗室人员充补之官员专缺。有宗人府监察御史及理事官以下,笔帖式以上各缺; 有从各部院衙门司官满官缺中改定之诸缺。凡宗室京堂以上得用满洲缺,惟内阁侍读学士之缺除外。外任道员以下官不授宗室,

  • 大单于

    ①官名。单于本是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十六国时期为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沿用。除了用于称最高统治者外,主要指政权中管理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多由该政权的皇位继承人或其宠信的儿子、大臣出任,并由出身

  • 中书左右部

    官署名。元世祖中统三年 (1262) 以吏、户、礼为左三部,兵、刑、工为右三部,统称中书左右部。至元元年(1264),罢入中书省。三年,复置。五年,罢改为吏礼、兵刑、户、工四部。

  • 尚服局

    官署名。宫廷女官六局之一。隋炀帝始置。掌供给符契、服饰、仪仗。置尚服二人,下辖司玺、司衣、司饰、司仗四司,各司分置官司、典、掌以掌其事。唐朝沿置,改司玺为司宝。宋、金置而不称局。明沿唐制。永乐(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