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服官令

服官令

官名。汉朝设此官,为服官之长,负责供应延服用的丝织物。其官署设在临淄和陈留郡的襄邑。参看“服官”条。

猜你喜欢

  • 学谕

    宋朝学校职事名。仁宗庆历 (1041—1048)中,太学各斋设。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担任,每经二员。徽宗崇宁元年(1102),太学外学辟雍亦设。又武学、宗学、算学、州县学皆设。掌以经术教

  • 春秋时军队编制单位。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引《司马法》,九乘为一小偏,十乘为一大偏,两偏为一两。又《左传·桓公五年》注引《司马法》文,又说二十五乘为偏。故偏实际上有九乘、十五乘、二十五乘三种编制

  • 院长

    ① 唐朝指御史台三院御史之为首者,分别主持三院院务,遂以其为御史之别称。见赵璘《因话录》卷五。②唐朝拾遗之别称。见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③唐朝翰林学士院之翰林学士承旨。《新唐书》卷一三

  • 部郡从事

    官名,为“部郡国从事”的省称,详“部郡国从事”。州吏名。两汉司隶校尉与部刺史所属有部郡国从事史,魏晋沿置,称为部郡从事,为州刺史所属,职在检察一郡行政,即藩王之在境内者亦兼察之,其权甚重,不得用本郡人

  • 提控案牍

    官名。元朝始置,为各衙署首领官。置于府、上中州者为专职,置于路总管府及肃政廉访司者为兼职。掌文书案牍之事。多由书吏及都目升任,未入流。明朝置于各布政使司理问所,初置知事,后改此职,未入流。掌刑名诉讼之

  • 呼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为州府主要僚属之一,位在长史、司马、司录下,别驾上。命品随所在州大小而异,三万户以上州为五命,二万户以上州正四命,万户以上州四命,五千户以上州正三命,五千户以

  • 正首领

    西夏军队职官。在将佐之下,小首领之上。有权正首领。

  • 宫门令

    官名,秦朝末年楚设此官,掌宫门卫兵。《汉书·陈胜项籍传》:“(陈胜)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之陈,叩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

  • 署长

    官称。汉朝泛指列卿下属诸署长官,秩位低于署令。如西汉少府属官有诸仆射、署长,东汉少府官有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等,皆四百石,黄绶。清末典礼院置。宣统三年(1911),改礼部为典礼院,置礼制、祠祭

  • 民政部尚书

    官名。清末民政部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改巡警部尚书设。从一品。掌主版籍,整饬风教,绥靖黎物,以奠邦治。宣统三年 (1911),改民政大臣。官名。清末置,为民政部长官,员额一人。见“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