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年老辞官。《左传·隐公三年》: “桓公立,乃老。” ②上公,元老大臣别称。《礼记·王制》: “属于天子之老二人。”郑玄注: “老,谓上公。”③官名。战国秦置。即乡官伍老。《睡虎地秦墓竹简 ·傅律》:“典,老弗告,赀各一甲。”


1、公卿自称天子之老;五伯对下属诸侯称天子之老;诸侯的使臣出使于诸侯国,自称寡君之老。《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孔颖达疏:“是卿士称老也。”又云:“《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诸侯使人于诸侯,使者曰寡君之老。”见杨伯峻著《春秋左传注·昭公十三年·晋人将寻盟》。

2、国三老的省称。《后汉书·礼仪志上》:“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注:“卢植《礼记》注曰:选三公老者为三老,卿大夫之老者为五更。”

猜你喜欢

  • 省试

    即“礼部试”。(1)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唐代初制,应省试者到尚书省后,须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以考功员外郎试之,贞观以后则由考功员外郎专掌之。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 考

  • 契丹军详稳司

    官署名。辽朝设。北面官,统领契丹军。设详稳等职。

  • 资政殿大学士

    官名。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置,以前任执政充任,出入侍从,以备顾问,无官守,无典掌,而资望极高。其后,多以前宰相为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定为正三品,为侍从贴职。官名。宋置,多

  • 右府上士、中士

    官名。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所属有右府上士,正三命;右府中士,正二命。《周礼》无此官。《唐六典》说:“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齐梁有右藏,无左藏。北齐太府寺统左右藏令丞。”右府的职任当于左藏相同。参见“左

  • 奋节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凉置。《晋书·张轨传》:“(张天锡)遣从事中郎韩博、奋节将军康妙奉表,并送盟文。”

  • 戊己丞

    官名,为戊己校尉的副长官,掌行政文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参看“戊已校尉”条。

  • 安抚副使

    官名。唐德宗贞元(785—805)时始置,为安抚使副贰。宋朝诸路有灾伤,朝廷例遣官安抚,时或特命安抚副使,以诸司副使以上充任。金朝置为安抚司副长官,正三品。明朝置为安抚司土官,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从六

  • 桑园部丞

    官名。北齐置,长秋寺园池署桑园部长官。官名。见“园池署令丞”。

  • 国防部征购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国防部长,掌理关于国防物资的筹划与征购。设司长(中将或同等官)、副司长(少将或同等官)各一人。司内分设计划、生产、审核三组,组长为少将或同等官,组员为上尉至上校级军官或同

  • 专折

    文书名。清朝奏折之一种,凡以某一事件奏知皇帝之奏折即为“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