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局

著作局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227—233)中置,设著作郎为长官,其下设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掌国史的修撰,隶中书省。西晋初沿置,惠帝元康二年(292),以秘书典艺文图籍,故由中书省转隶秘书。一说转隶时间在元康元年。后改称著作省。北魏中期亦置,属秘书省,设著作郎二员,著作佐郎四员,后又改称著作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以著作郎二员为长官,设著作佐郎四员,书令史一员,校书郎二员,正字二员,楷书手五员,书吏二员,掌固四员。太宗贞观三年(629)置史馆后,不复掌修国史,而以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为职。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局,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减著作佐郎为二员,校书郎为一员。辽朝属秘书监。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设著作郎、佐郎各二员,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改隶秘书监,减著作郎、佐郎员为各一人。


官署名,三国魏明帝太和中置,属中书省,掌编修国史,以著作郎为长官,下属有佐著作郎,著作令史等。晋沿置,仍属中书省。《晋书·职官志·秘书监》:“晋受命,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其秘书著作之局不废。”北魏也置,属秘书省。唐朝也置。《新唐书·百官二·秘书省》:“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猜你喜欢

  • 土守备

    官名。清朝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甘肃、云南等省设有。正五品。管所辖之兵士,受地方武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云南亦有非世袭者,初为世袭,雍正二年(1724)改拔补。详“土官”。土兵官名。清制,甘肃地

  • 租曹掾

    官名。北齐诸州、郡、县置,租曹长官。

  • 十三曹御史

    分曹侍御史的合称,晋置侍御史九人,分十三曹治事,其曹名如下:一、吏曹,二、课第曹、三、直事曹,四、印曹,五、中都督曹,六、外都督曹,七、媒曹,八、符节曹,九、中垒曹,十、水曹,十一、营军曹,十二、法曹

  • 内监

    南北朝对殿中监、内殿中监近侍小臣之称。唐朝置内侍监,以宦官充任,后遂成为宦官的代称。1、宦官、太监。唐代置内侍监,明代有内官监,均由宦官主之,故云内监。唐王建《宫词》:“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先须属内监

  • 监铸官

    官名。清朝各省铸钱局主官之统称。掌理各直省鼓铸事宜。直省设局者十六处,除宝苏局、宝浙局设官二人外,其余皆设一人管理,分别由布政使于所属官员中派委。

  • 八镇

    南朝梁、陈所置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左、镇右、镇前、镇后将军的合称。分见各条。

  • 绍兴府宗正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始置,管辖行在宗子,设权主管一人领之。孝宗乾道七年(1171)罢。

  • 蕃书译语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冰鉴署

    官署名。明初上林苑监十属署之一。永乐五年 (1407) 始置,设典署一人,正七品,署丞一人,正八品,录事一人,正九品。掌冰贮之事,以供宫廷生活需要。洪熙元年 (1425) 并入本监嘉蔬署。

  • 榜眼

    选举制度。科举取录进士名目。始见于宋。初指文、武科殿试第二、三名,后专指第二名。明、清赐进士及第,文科授官翰林院编修。清朝武科授二等侍卫。宋初对科举考试中文武科殿试的第二三名均称榜眼,南宋以至明清始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