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部护军

诸部护军

官名。三国魏始置,其职为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其名号见于《通典·职官十八》“魏官品”条,有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与诸护军。十六国时代西北诸国及北魏前期盛设护军,以统治既非本族又非汉人的地区。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十《郑能邈修邓太尉祠碑》记苻秦时代的冯翊护军,“统和(戎)、宁戎、鄜城、洛川、定阳五部,领屠各、上郡夫施、黑羌、白羌,高凉西羌、卢水白虏、支胡、粟特、水,杂户七千,夷类十二种。”此类护军所统的诸部多分布在今陕西中部与甘肃地区,西及敦煌,东至晋西,自汉末以来少数民族多杂居在上述地区。诸部护军的地位自魏晋以来与郡守约略相当,其所统一般以户落为单位,不以土地为单位,其属官有司马、参军、门下督、功曹、主簿、录事、功曹书佐等员。至北魏太安三年(公元457年)文成帝改诸部护军各为太守,护军制度自此废除。东晋与南朝虽亦有护军之名,然仅加给其郡内有少数民族杂处的郡太守,非为专职,与北朝的制度不同。

猜你喜欢

  • 太子厩长

    官名。西汉属詹事。东汉改属太子少傅,秩四百石,员一人,主太子宫车马。三国时魏沿置,官七品。北魏亦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降为从九品上。官名。西汉有太子厩长、丞,属詹事;后

  • 五计司

    辽朝官署合称。又称五京计司。辽在上京设盐铁使司,东京设户部使司,中京设度支使司,南京设三司使司,西京设计司,各领一方赋税、度支、盐铁等事,合称五计司。

  • 太医院令

    官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太医院使而置,一人,正五品,为太医院长官。二十二年,复改令为院使。

  • 太原尹

    官名。唐置,为三都府尹之一,见“三都府尹”。

  • 俸米

    官吏“工资”中给米的部分称俸米。参看“俸”、《清文献通考·国用·俸饷》。

  • 太子备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属太子左、右卫坊,下统太子备身副都督、备身五职、备身等,掌东宫侍卫。五品。

  • 镇台

    清朝总兵别称。清代总兵的别称。参看“总兵”条。

  • 铸印局

    官署名。掌铸印信之机构。元朝始设,明、清沿之,均隶礼部。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置,掌刻印销印之事,秩正八品。设大使一员领其事,下设副使、直长各一员。明朝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1581)革

  • 卜正

    官名。①周朝卜官之长。《左传·隐公十一年》: “我,周之卜正也。”杜预注:“卜正,卜官之长。”②一说即《周礼·春官》之太卜。③ 隋、唐太常寺太卜署属官。隋炀帝置二十人。唐朝置二人。从九品下。掌占卜。官

  • 御鸟枪处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办事机构。乾隆五十一年(1786),分内火药库设。掌供备御用枪炮事务。置管理大臣,无定员。下属蓝翎总承、副总承各二人,鸟枪长五人。官署名。清置,属内务府。掌供备守储御用枪炮事务。